本發明公開一種隨機分布復合材料彈性本構矩陣的統計的一階攝動展開漸進均勻化方法:(1)根據實際材料結構域,確定隨機變量來源及取值范圍,建概率模型;(2)材料彈性本構柔度矩陣基于一階攝動假設,引入隨機變量,并求逆得到剛度矩陣;(3)在宏觀材料結構系統中截取微觀代表單元子域,基于漸進展開法假設微觀代表體積單元上泛函尺度效應關系,推導虛功原理方程,建立宏觀彈性矩陣與代表體積單元材料域有限元方程之間等式關系;(4)求解宏觀彈性矩陣的概率統計特征與代表體積單元材料域有限元方程的等式關系;(5)從宏觀彈性矩陣中推導彈性工程常數的概率統計特征。
本發明涉及異質結制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復合材料異質結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襯底上鍍掩模,在掩模上甩預設厚度的HSQ Fox?系列電子束光刻膠,經曝光顯影后在掩模上形成光刻膠三維圖形。在掩模及光刻膠三維圖形上甩正性電子束光刻膠,經電子束曝光顯影后在掩模上形成凹槽,刻蝕除去凹槽中的掩模,除去正性電子束光刻膠。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所述凹槽中的襯底上生長第一相材料,使光刻膠三維圖形相對第二相材料束流方向傾斜預設角度,使光刻膠三維圖形的投影部分遮擋部分第一相材料,在未遮擋部分原位生長第二相材料以形成異質結;第一相材料為半導體納米線。該方法能夠進行選區生長半導體納米線。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型材梁接長結構及其連接方法和應用,包括兩根工字梁;工字梁的兩端分別為接長端和固定端;兩根工字梁的接長端對合,且兩根工字梁的接長端的腹板和翼緣板通過連接板組和第一螺栓組緊固連接;兩根工字梁的固定端的腹板通過固定板組和第二螺栓組與外固定端緊固連接。本發明通過用連接板組固定的方式增加被連接梁的連接強度與剛度,利用連接板組和第一螺栓組的緊固進一步提高連接結構的穩定性,使得接長后的工字梁能滿足承載力和剛度需求,將型材梁連接方法應用于PFRP工字梁連接,能夠有效利用新材料的結構和性能優勢,促進新材料的使用和發展,且能夠最大程度提高節點連接結構的剛度和強度。
本發明涉及樹脂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環氧樹脂輕質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環氧樹脂100份、改性水玻璃粉末4.5–8份、短纖維5–25份、固化劑80–85份和添加劑3份。本發明密度小、彎曲強度高。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修復古建筑糟朽木構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其制備方法包括,將硅酸酯類和有機硅烷依次經水解和縮合形成無機硅凝膠溶液后,加入有機粘合劑溶液,混勻即得。本發明通過在無機凝膠的基礎上,引入有機物,生成有機?無機復合凝膠,綜合提升構件的力學性能,避免構件內部裂紋的出現,解決了現有“浸固法”的瓶頸問題,彌補了現有技術方法的不足,對古建筑木構修復保護具有較大的裨益;通過細胞組織的補強加固,在無損的情況下,能夠顯著提升、恢復糟朽損傷組織的綜合力學性能、熱穩定性,并使其脹縮性與未損傷的組織相近,保持其原有的結構、裝飾等功能,延緩其壽命,實際應用前景好。
本發明是一種用于復合材料風扇葉片榫頭成型的擋邊工裝,該擋邊工裝包括前緣擋塊(1)、葉根擋塊(2)和后緣擋塊(3),前緣擋塊(1)、葉根擋塊(2)、后緣擋塊(3)分別位于葉片成型模具(7)的兩側和底部,其內型面與葉片榫頭的外型面一致,前緣擋塊(1)、葉根擋塊(2)、后緣擋塊(3)通過對應的前緣定位塊(4)、葉根定位塊(5)、后緣定位塊(6)固定在葉片成型模具(7)。該擋邊工裝采用分體模具及配合技術,采用三塊分體模具及三個定位塊組合成為擋邊模具作為鋪疊及固化過程的輔助模具,通過三塊分體模具及三個定位塊的定位組合可保證擋邊模具位置、控制零件精度;同時分體模方便拆卸,解決了零件成型后的脫模問題。
齒科修復用樹脂滲透零維/一維多孔陶瓷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及齒科修復材料領域,設計和制備出一種性能與人體自然牙齒更為匹配的齒科修復材料,其指導思想為基于多尺度多維度增強增韌的原理,采用零維陶瓷粉與一維陶瓷納米線/纖維混合壓制多孔陶瓷預制體,利用真空輔助樹脂滲透技術與熱固化技術,制備出具有良好的樹脂和陶瓷雙相互穿交聯網絡結構、可用CAD/CAM技術切削的齒科修復材料,具有與自然牙齒匹配的力學性能,同時具有優異的可切削性能。一維納米填料的橋聯作用可有效阻止裂紋的發生發展,在提高修復體力學性能的同時,還能有效地減少陶瓷粉體的磨耗丟失。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弱剛度異形結構在線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首先對待測產品的測量點坐標進行采樣;其次對采樣后的測量點坐標進行優化,然后利用C空間理論對測量路徑進行干涉碰撞檢測,得到無干涉在在位檢測路徑;最后通過非線性最小二乘法進行誤差溯源和分離,消除位姿誤差對評定精度的影響。本發明能夠完成檢測路徑的規劃和生成測量點云、獲得高效無干涉的在線檢測路徑,消除位姿誤差對評定精度的影響。
本發明屬于電熱地暖采暖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石墨烯復合材料遠紅外負離子暖芯電熱地板及其制作工藝。在保溫層頂部通過膠層與背面平衡層連接,背面平衡層頂部通過膠層與實木復合板或高密度板連接,實木復合板或高密度板頂部通過膠層與石墨烯納米遠紅外負離子復合纖維導電發熱膜連接,石墨烯納米遠紅外負離子復合纖維導電發熱膜頂部通過膠層與實木復合板或高密度板連接,實木復合板或高密度板頂部通過膠層與裝飾面連接。為了更好的節能和發揮電熱地板要擴展功能的需求,本發明采用當今先進的石墨烯原材料,作為發熱體因為石墨烯材料是公認的導電率、導熱率最好的材料,高于碳纖維和碳納米管等電熱材料,其電熱轉換率更高、遠紅外輻射更強。
本發明提出一種復合材料像質計及工業CT檢測質量判定方法,由基片和基片上加工的一系列不同孔徑的通孔和/或一系列不同寬度的空氣間隙組成。本發明相對于需制作與被檢測對象尺寸、形狀相同的缺陷對比標樣,制作簡單、成本較低,大大降低了工業CT檢測成本。
本發明涉及本發明的一種3D打印多孔組織工程支架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聚己內酯/聚乳酸/殼聚糖50?90份,生物玻璃/羥基磷灰石/β—磷酸三鈣10?50份,共混形成復合體,加入105—106個細胞,加入適宜濃度的活性因子,在3D打印過程中共混打印。本發明三維形態可控、孔隙率可控、微孔結構可控、可生物降解、成骨效果良好,力學性能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備三維石墨烯玻璃的復合材料的方法,包括:提供玻璃基底并使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直接在玻璃基底表面生長石墨烯。本發明與傳統的轉移和氧化還原法制備的石墨烯玻璃相比,該制備方法簡單,與玻璃基片結合力強,石墨烯納米片的垂直高度控制精準,可重復性強;同時,該制備方法采用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普通鈉鈣玻璃,與其他實驗中使用的石英玻璃、藍寶石玻璃相比,成本大大降低;該方法能夠實現在玻璃軟化點溫度(600℃)以下石墨烯玻璃的均勻、可控、快速制備,并且不需要催化劑的引入,大大簡化了石墨烯玻璃制備的生長工藝,為后續工業化應用提供前提。
一種制備三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干燥固化一體化裝置,包括:堆疊機構、加壓機構、絲桿(7)和搖桿(8);絲桿(7)一端穿過上頂板(6)中心的螺紋孔安裝在堆疊機構中上底座(5)的中心,轉動與絲杠(7)另一端連接的搖桿(8)使得絲桿(7)帶動上頂板(6)向上或向下移動;加壓機構中加壓板(15)在彈簧導向軸(12)上滑動,加壓螺母(13)安裝在加壓絲杠(14)上且位于加壓板(15)的上方,通過擰緊加壓螺母(13),加壓板(15)向下移動壓縮彈簧(11),調整上隔板(4)和下隔板(3)間距離,施加壓力。本發明提高了干燥與固化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為產品施加可調節的成型壓力,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明提出一種復合材料多閉室厚壁盒形梁及整體成型方法,包括多閉室盒形骨架和外層蒙皮,多閉室盒形骨架采用纖維增強材料/預浸料樹脂體系,外層蒙皮采用纖維增強材料織物/液態成型樹脂體系,多閉室盒形骨架和外層蒙皮整體成型,所述的多閉室盒形骨架和外層蒙皮之間還包括一層纖維氈增強的樹脂膜,纖維氈增強的樹脂膜所用樹脂體系與外層蒙皮所用樹脂體系一致。本發明通過在內部骨架與外層蒙皮之間的界面處插入一層低面密度纖維氈增強樹脂模,該樹脂模在固化機制與預浸料樹脂體系及液態成型樹脂體系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且對液態成型樹脂流動影響較小,改善了內部骨架與外層蒙皮之間的界面連接質量,提高了制件的內部質量與整體性。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復合材料;將乙二醇、對苯二甲酸和經高分子化合物改性的納米發光劑-乙二醇溶膠聚合,得到發光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納米發光劑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量的0.1~10%;納米發光劑為納米發光劑-乙二醇溶膠重量的1~10%;高分子化合物為納米發光劑-乙二醇溶膠重量的0.1~5%;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特性粘度為0.55~0.75dL/g,得到的纖維的織物在可見光照射下,在暗處發光持續12小時以上;其織物經20次標準洗滌后在相同的可見光照射時間下,在暗處發光持續12小時以上。
本發明公開的是一種建筑修補復合材料用紫外防護涂料的配方與制作。它的配方是由基體乳液和顏料、水、助劑以一定的重量比例組成;助劑有成膜助劑、分散劑、增稠劑、削泡劑、流平助劑、防霉劑、防腐劑,顏料有鈦白粉、輕質碳酸鈣和滑石粉,它們與基體乳液BC-02或與BC-02及硅酸鉀混合乳液以一定工藝流程混合、攪拌均勻,再加上紫外線吸收劑或紫外線屏蔽劑即成。按上述配方做得的涂料,經實驗和檢測表明,用紫外線吸收劑制成的涂料對A波段即波長在300nm以上的紫外線,遮光率達約99.4%;對B波段即波長在300nm以下,遮光率達約96.2%。用紫外線屏蔽劑制成的涂料對A波段即波長在300nm以上的紫外光,遮光率達約99.63%;對B波段即波長在300nm以下,遮光率達約97.92%。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麥秸稈水泥復合材料夾芯墻 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夾芯墻板是由內層的芯部板和兩邊的面 層組成,其中內層芯部板由水泥、粉煤灰、短切麥秸和水混合 后壓制而成,面層材料是由水泥、砂子、粉煤灰、碎麥秸組成 固體料,再與聚合物和水混合后立模澆注而成。制造方法是將 芯部板單獨壓制成型后放入立模模腔之中再澆注面層材料養 護。本發明通過立模澆注的方式成型,夾芯墻板表面光潔平整、 無外露碎麥秸,隔聲量達到41.5dB,抗彎曲荷載達到 115kg/m2,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內 照射指數IRa為0.23,外照射指 數Ir為0.53,為高質量不燃A級 裝修板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薄金屬鋰材、金屬鋰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中,該超薄金屬鋰材的制備方法,包括加熱步驟:在惰性氣體的環境下,將金屬鋰或鋰合金與添加成分的混合物加熱熔融,得到混合鋰漿;覆載步驟:將所述混合鋰漿覆載于基體上形成薄膜層;固化步驟:所述薄膜層在所述基體上冷卻固化,形成固態的金屬鋰層,得到超薄金屬鋰材;本發明的超薄金屬鋰材的制備方法,能夠獲得大尺寸的超薄金屬鋰材,且制備工藝簡單易行,并極具成本優勢,適合工業化放大生產,具有極大的工業實用化前景。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測量氧化物/氧化物陶瓷纖維復合材料界面剪切強度的微滴脫粘制樣和測試方法。該方法所用微滴脫粘預制樣是通過噴霧法在已除塑的氧化物纖維單絲上噴涂氧化物溶膠若干次,經高溫燒結后,形成均勻分布在纖維周圍、沒有明顯裂紋的橢圓形基質微滴,將燒結后附有微滴的纖維單絲固定在預制硬紙板上制得。將該試樣固定在帶有力學傳感器的萬能試驗機上,以一定的加載速率,由拉力載荷作用向上與固定的刀具接觸,形成剪切力將微滴刮下,記錄最大載荷,通過計算得到不同復合和燒結次數后的界面剪切強度。本發明實現了微滴脫粘試驗的批量制樣,且不需要借助特殊的微滴脫粘試驗儀器就可以較為準確的測定其界面剪切強度。
本發明屬于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陶瓷基復合材料用自愈合環境障涂層及其制備方法。針對現在環境障涂層在水氧腐蝕過程中易產生裂紋失效,強度保持率低等問題,提供了具有高溫自愈合功能的環境障涂層,包括陶瓷基基體和四層結構的復合環境障涂層,從接近基體向外依次為RE?Al?Si?O玻璃?陶瓷自封填層、Si?HfO2粘結層、MBRE過渡層和SiCw?RExHfySizOn環境阻擋層。制備的環境障涂層能夠基于對外界溫度、環境變化等因素引起的裂紋出現、擴展而自動做出適應和恰當的裂紋填充和裂紋終止,以改善涂層耐高溫性能和裂紋愈合能力,提高渦輪外環在1600℃高溫水蒸氣條件下的強度保持率,以提高環境障涂層在發動機機中使用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復合材料成型裝置,包括壓機、所述壓機內安裝壓塊,且壓塊在所述壓機內上下移動,所述壓塊一端端部固定安裝有上模;所述壓塊下方水平設有滑軌,且所述滑軌上相對布置兩個滑塊,兩個所述滑塊之間通過固定桿固定;每個所述滑塊上分別對應固定安裝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及所述第二下模在所述滑軌上相對滑動且分別對應與所述上模合模壓制,壓機兩側配合安裝抓手機構取件。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且效率高,適合廣泛推廣。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塑性的單軸零膨脹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R2Fe17(R指稀土元素)型金屬間化合物基體中引入α?Fe第二相,合成步驟簡單容易實現,且通過共晶反應形成的相界面比傳統的固相燒結的到的復合結構更加穩定,實現了熱膨脹的調控的同時,力學性能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成型復合材料成型過程的變形控制方法及應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將纖維紗加工成符合產品形狀和走向的預制體,加工時內外預留后續機械加工余量;然后,在浸漬、凝膠、干燥和燒結的過程中,根據每一階段的工藝條件確定是否使用夾具以及使用何種材質的夾具進行維形,從而獲得變形小的陶瓷材料坯體;最后,對陶瓷材料坯體進行機械加工,機械加工時根據預制體形狀和纖維走向選擇加工方向。本發明采用多種變形控制方式,在整個成型過程不斷協調,制備出變形量明顯減小的陶瓷產品,可以應用于多種型面復雜易變形產品的制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種定型相變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是將相變材料與至少一種硅烷單體、乳化劑和無機鹽置于去離子水中,制備得到混合液;然后進行升降溫處理,加入堿性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后,再加入丙烯酸或丙烯酰胺,可獲得定型相變材料預制液;將預制液在60?95℃反應后自然冷卻,得到定型相變材料。本發明所制備的定型相變材料為任意形狀的白色固體,可根據使用需要進行切割,具有一定的強度、彈性和較高的相變焓值;在相變前后不發生相態的轉變,始終保持固態。該方法制備簡單,大大降低了制備成本,可滿足蓄熱電爐、太陽能儲存、保溫纖維及建筑節能等領域的需要。
一種流態氚增殖陶瓷復合材料,涉及核聚變能源領域。由液固兩相混合而成的絕緣流態氚增殖材料即可消除現有的液態金屬或熔鹽氚增殖劑的磁流體動力學阻力效應和對包層結構材料的腐蝕作用,又可以消除氚釋出效率低、傳熱性低、易碎以及鋰揮發造成載氣通路堵塞等問題。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碳纖維復合材料器間支架,所有上接頭通過交叉桿系與所有下接頭固定連接,形成一個棱臺狀的支撐結構;并且每個接頭都能夠通過1根立桿和2根斜桿與相鄰兩個支架單元固連,組成一個穩定的四面體結構,滿足了每個上接頭承受各向載荷的需求;通過對每個接頭進行合理構形,獲得了桿件軸線交叉均通過一點而獲得桁架桿系,減小了局部附加彎矩等載荷發生的可能;接頭上設置空心管,與桿件采用套裝膠結形式固連,進一步提高連接強度,承受更大載荷;由于所述支架采用了碳纖維接頭、桿件作為主體,采用膠接連接,減輕了結構重量,減小了構件之間的熱應力;采用了合理的結構桿件構形,提高了膠接的可靠性。
本發明是一種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中增強體含量的無損測量方法,屬于無損檢測技術領域。本發明采用水浸自動C掃描檢測技術進行數據采集,測量精度高、重復性好,克服了傳統的接觸法檢測自動化程度低、易受人為因素影響的缺點;可實現被檢對象表面100%檢測,檢測結果直觀且便于存儲,不但能夠測量出被檢對象上任意位置的增強體含量,還可在二維彩色聲速成像圖上直接觀察到不同區域的增強體分布均勻性。本發明采用常規水浸超聲C掃描檢測系統結合簡單的數據處理即可實現聲速的二維成像,從而測量出增強體含量,不要求檢測系統本身具備聲速成像功能,因而對于檢測設備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好,并且測量速度快,有效降低時間和經濟成本。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艙段被裝配型面變形補償調整方法,屬于裝配制造技術或數字化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裝配過程的艙段被裝配型面變形補償調整方法。通過艙段上的結構特征建立艙段測量坐標系,通過任意測量方法獲取測量艙段和被裝配零件的配合區域的局部型面,形成實際型面數據。在艙段坐標系下,按照實際型面數據,確定艙段和被裝配零件的配合區域的精確邊界,并確定精確的實際型面數據。在艙段數模中提取理論裝配配合面和理論配合面邊界。
一種用于制備聚乙烯/高嶺土復合材料的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將原料高嶺土煅燒、研磨得到改性高嶺土;(b)將鎂化合物溶解于脂肪醇,配制成濃度為1g-9g/100ml的透明溶液;(c)按加入量為3~10g高嶺土/100ml脂肪醇的比例,將改性高嶺土加入鎂化合物脂肪醇溶液中并攪拌,然后經過濾、洗滌得固體產物;(d)向固體產物中加入干燥己烷、正硅酸酯和TiCl4,-17~-13℃反應后經過濾、洗滌,108~112℃第二次加入TiCl4,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得催化劑。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北京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