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機復合材料盒段試驗件結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側頂部連接有移動立板,所述移動立板內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頂部對稱設有移動橫板,所述底座頂側挖設有連接凹槽,所述連接凹槽內壁左側通過軸承連接有第一螺紋桿,所述底座右側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伸入連接凹槽內腔,且與第一螺紋桿右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頂部挖設有滑動凹槽,所述滑動凹槽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導向桿,可以根據盒段試驗件的長度大小進行調整移動橫板之間的間距,使用更加的靈活,更加全面快捷的對盒段試驗件進行裝配檢測,大大提高了檢測過程中對盒段試件裝配的適用范圍。
本申請屬于無軸承旋翼柔性梁設計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無軸承旋翼的多基體復合材料柔性梁,包括:橡膠基扭轉變形層、第一樹脂基編織層和第二樹脂基編織層;橡膠基扭轉變形層與槳葉連接一端編織有第一樹脂基編織層;橡膠基扭轉變形層與槳榖連接一端編織有第二樹脂基編織層;第一樹脂基編織層厚度沿遠離槳葉方向逐漸降低;第二樹脂基編織層厚度沿遠離槳榖方向逐漸降低;第一樹脂基編織層與第二樹脂基編織層之間最小距離不小于柔性梁總長度的1/4。橡膠基扭轉變形層為橡膠基底纖維增強纏繞結構,成型方式如下:采用纖維干絲預先纏繞出外輪廓,然后注塑橡膠基體固化成型。
本實用新型公開航空級復合材料用模具高精密打磨裝置,屬于模具加工技術領域,其包括加工臺,所述加工臺的一側開設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的頂部內壁和底部內壁固定有驅動盒,驅動盒上轉動安裝有圓筒,所述圓筒的一端滑動安裝有活動桿,活動桿的一端固定安裝有夾持板,所述加工槽的一側內壁滑動安裝有升降塊,所述升降塊上滑動安裝有兩個水平板,兩個水平板之間固定有安裝板,所述升降塊上固定安裝有電動伸縮桿,電動伸縮桿的活塞桿與安裝板固定連接,安裝板上固定安裝有打磨組件;本實用新型實現對模具的打磨,實現模具的翻轉,方便對模具進行多面進行打磨,無需人工翻面,提高打磨便利性,易于推廣。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鞋技術領域,具體揭示了一種制鞋用復合材料加熱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腔底部的中端設置有第一加熱機構,所述第一加熱機構包括加熱棒,所述加熱棒固定安裝于內腔底部的中端,所述加熱棒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導熱絲組,所述箱體內腔的上端設置有第二加熱機構,所述第二加熱機構包括第一加熱管,所述第一加熱管固定安裝于箱體內腔的上端,所述第一加熱管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導熱絲組。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加熱機構、第二加熱機構和第三加熱機構的設置,起到了可有效提高加熱效果,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以避免單一方式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加熱效果,防止后期成品質量受到影響。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于復合材料槳葉根部加壓限位的工裝,其中下模用工裝包括下表面有凸起部分的第一壓塊(4),凸起部分包括型面與下模中為槳葉根部泡沫預留的理論外形面一致的部分,第一壓塊(4)的在凸起部分兩側的下表面壓在下模中的預裝配件上,上模用工裝包括對置的第二壓塊(8)和第三壓塊(9),第二壓塊(8)和第三壓塊(9)間空隙與上模中的槳葉根部泡沫理論外形面一致,第二壓塊(8)和第三壓塊(9)分別壓在上模中的預裝配件上。本工裝通過利用下模用工裝中的凸起部分,在裝配下模大梁帶時將體積盡量壓至理論要求,為上模留出足夠裝配空間,在梳理大梁過程中避免產生纖維串動,可控制根部厚度達到理論厚度要求值。
本發明屬于直升機結構部件設計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復合材料纏繞的拉扭條。所述拉扭條包括1個環形大梁(1)、2個襯套(4);環形大梁(1)的兩端纏繞有支撐填塊(5),支撐填塊(5)的上下側分別依次放置A形墊布(2)、環形墊布(3);支撐填塊(5)套設于襯套(4);所述環形大梁(1)、襯套(4)、支撐填塊(5)、A形墊布(2)和環形墊布(3)通過模壓固化粘結成型為拉扭條。本發明在保證抗拉能力的同時,扭轉剛度足夠小,可以降低傳遞到槳轂的扭轉載荷,同時降低結構的重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槳葉前緣U型金屬包片膠接修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步、將U型金屬包片與槳葉修理區進行預裝配,按照槳葉修理區外形對U型金屬包片進行鈑金校形;對U型金屬包片表面處理后噴涂底膠;對槳葉待修理區域進行表面處理;第二步、在槳葉的待修理區域均勻鋪貼中溫固化載體膠膜,將U型金屬包片裝配到槳葉待修理區域,并壓緊使之與中溫固化載體膠膜貼實;第三步、將裝配好的槳葉放入到固化模具中,且在模具型面與U型金屬包片之間依次設置有油囊層和隔油層;步驟四、將油液充入油囊,并使得油囊對U型金屬包片和槳葉待修理區域形成均勻壓力。本發明利用金屬表面處理特種工藝和中溫固化載體膠膜優良的膠接工藝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復合材料槳尖結構,解決槳尖整體設計制造困難、質量難以控制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在槳尖區域大梁和蒙皮包裹的區域內部由短切纖維填充,所述短切纖維與大梁和蒙皮內表面材質相同。
本發明屬于蜂窩膠接領域,具體為一種邊緣90°角帶U型件的復合材料蜂窩夾層件成型方法。在工裝上沿U型件的內側邊緣增加一系列定位孔及配套的定位銷,原蜂窩90°角外側的固定擋塊更改為活動均壓板。在鋪放下蒙皮前,先將工裝定位孔處插上定位銷;在鋪放下蒙皮時,沿定位銷將蒙皮開孔;安裝蜂窩后,貼靠定位銷安裝U型件;完成上蒙皮的鋪放后,在側蒙皮外側放置活動均壓板;制備真空袋,固化。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將側蒙皮的固化壓力來源由發泡膠固化時的膨脹壓力更改為固化設備+真空袋的壓力,使得側蒙皮固化壓力穩定、均勻,固化后側蒙皮非常平整,沒有皺褶,側蒙皮與U型件之間膠接強度很高。
本申請屬于槳葉結構設計與旋翼動力學設計領域,公開了一種槳尖可更換的復合材料槳葉,包括:葉身段和槳尖段;葉身段靠近槳尖一端為葉身接頭段,槳尖段遠離槳尖一端為槳尖接頭段;葉身接頭為單耳,設置在葉身蒙皮內,單耳上還設有多個第一螺栓孔貫穿單耳上下表面;槳尖接頭段包括:槳尖蒙皮、槳尖接頭和槳尖填塊;槳尖接頭為與單耳相配合的雙耳,設置在槳尖蒙皮內;雙耳上均設有與第一螺栓孔相配合的第二螺栓孔;葉身接頭與槳尖接頭插接后通過螺栓固定;槳尖填塊填充在槳尖接頭和槳尖蒙皮之間。葉身蒙皮第一螺栓孔對應區域上下表面設有容納螺栓的開口,上翼面口蓋和下翼面口蓋蓋在葉身蒙皮的開口上以維持槳葉氣動外形。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雷達罩復合材料成型模,屬于成型模領域,包括模具本體,模具本體設置有與雷達罩配合的工作面,工作面為模具本體的外側面,工作面與雷達罩的內側面貼合。利用模具本體的外側面作為工作面制作雷達罩,該模具制作簡單,對模具本體的外側面進行加工,加工范圍縮小,模具本體的制作時間,制作工序減少,成本降低,外側面的精度容易把握,模具本體漏氣的情況少,產品不易產生鼓泡,最終制得的產品合格率高。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成型模型面柔性制造方法,特別是在型面弧度比較單一時、發明了此型面柔性制造技術來提高型面的壓制效率。首先移動平臺通過絲杠、螺母、卡塊來完成液壓缸X方向的位置調整、再通過卡板和轉動件上的位置孔來完成液壓缸Y方向的位置調整,最后轉動件通過液壓系統在移動平臺凹槽內來完成液壓缸在X、Z平面內完成正負50°扇形的轉動,形成X、Y、Z三維機構使液壓缸的軸線始終垂直于型面的每一處,每個液壓缸都按一定次序壓制型面使型面鋼板貼合筋板,每個液壓缸貼合一處立即焊接一處,待所有液壓缸都對型面完成了壓型并且完成了焊接固定再對旁邊區域進行上述操作直至完成整個型面的壓制。
本發明屬于飛行器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一體化框梁及制造方法,一體化框梁整體為十字型結構,十字型結構的一個方向為X方向,另一個方向為Y方向;所述一體化框梁述包括:上十字鋪層、中間十字型鋪層、下十字鋪層;其中,中間十字型鋪層包含X方向截面為工型的鋪層和Y方向截面為工型的鋪層;X方向截面為工型的鋪層包含兩個C型截面的連續復材織物,Y方向截面為工型的鋪層為不連續復材織物,且包含左半部分鋪層和右半部分鋪層;左半部分鋪層、右半部分鋪層均由兩個C型截面的連續復材織物組成。在交匯區使用縫紉工藝。該一體化框梁能夠實現一體化成型,且能避免分層、保證強度。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裝設計技術,涉及一種加工復合材料試片的通用快速定位夾具。它由底板[1]、可調高度單頭螺栓壓板組件[4]和雙頭螺栓壓板組件[5]組成;底板[1]是一個矩形板,在底板[1]的上表面有一個矩形槽[2],矩形槽[2]的槽底從后到前分為3~20個條形裝夾帶[3],在相鄰兩個裝夾帶[3]之間有一個寬度為t的讓刀槽[6],在每個裝夾帶[3]的兩端各有一個可調高度單頭螺栓壓板組件[4],在每個裝夾帶[3]的中心有一個雙頭螺栓壓板組件[5]。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不同厚度試片加工時的快速裝夾定位,且能實現多件同時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復合材料模具焊接氣密性的方法。本發明采用石灰、水、煤油為檢測原材料,通過以下步驟進行:步驟一,將石灰放到水中溶解,攪拌均勻;步驟二,在模具型板上型面上均勻刷石灰水,等石灰水的水分蒸發干,模具型板上型面表面呈現一層白而薄的石灰層;步驟三,將模具翻轉倒置,在模具型板下表面刷上煤油;步驟四,觀察石灰層,如果沒有浸油現象,則說明模具氣密性好;如果存在浸油現象,尋找石灰層上浸油發亮的部位,即可確定漏油位置,找到漏氣點。本發明,可操作性強,檢測效率高,檢測成本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結構孔隙缺陷預制的替代方法,包括:確定孔隙率樣件、沖擊損傷樣件和分層缺陷樣件;基于孔隙率確定所述孔隙率樣件的材料結構的力學性能,得到第一分析結果;基于沖擊損傷和分層缺陷確定所述沖擊損傷樣件和分層缺陷樣件的力學性能,得到第二分析結果;進行精確的有限元試驗仿真分析,得到有限元分析結果;基于所述第一分析結果和所述第二分析結果,篩選出分層或者分層和沖擊缺陷的力學性能與孔隙缺陷相接近的;基于所述有限元分析結果結合所述第一分析結果和第二分析結果,選取可替代孔隙率的分層缺陷或者分層和沖擊損傷缺陷,在部件結構進行缺陷預制,完成部件試驗驗證。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波紋管的成型方法,包括波紋狀芯模,所述的波紋狀芯模具有波紋波峰和波紋波谷,且沿著波峰在波峰端部形成線槽,線槽大小與鋼絲或繩的粗細相適配;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反復鋪貼預浸料在芯模上,并用鋼絲或繩纏緊,最后固化形成波紋管件。本方法步驟簡單,不需要用到真空袋抽真空,加工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本申請屬于旋翼槳葉修理領域,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槳葉后緣和槳尖后緣磕傷修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判斷損傷類型為槳葉后緣或槳尖后緣磕傷;二:判斷損傷區域采用打磨修理還是填充修理,若采用打磨修理,則進入三,若采用填充修理,則進入四~七;三:將槳葉損傷區域打磨并補漆;四:使用膠帶隔離修理區域,并對修理區域進行脫漆、去銅網,清潔處理;五:在損傷區域填充填充物,并使用維型工裝維持損傷區域外型進行第一次固化;六:第一次固化完成后,打磨膠瘤至填充區域槳葉外型與理論外型一致;七:在填充區域表面鋪貼玻璃布和銅網,鋪貼完成后進行第二次真空固化;第二次固化完成后打磨清理補漆。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鐵酸鋅—氧化錫復合材料及其制備和在光催化中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三價鐵與鋅的化合物溶于去離子水中,其中鐵與鋅的摩爾比為2:1;并將錫的化合物溶于去離子水中,保持鐵酸鋅與氧化錫的摩爾比為0.01:1~1:0.01;步驟2:將步驟1中得到的兩份溶液混合均勻,調節pH值為10~12后再轉入水熱反應釜,在160℃~180℃條件下反應6~8h,將反應產物離心洗滌,再經過煅燒2h之后即可得到鐵酸鋅—氧化錫納米復合光催化劑。本發明制備方法簡單、可操作性較強,且條件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環境兼容性好,有利于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具有優異的光催化性能。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無人機復合材料機翼,包括有兩個機翼矩形梁以及一個位于兩機翼矩形梁之間的中間梁,兩個機翼矩形梁均固定于中間梁上以便形成一個機翼主框架,矩形梁包括有由碳纖維材料制成的長條狀的板件;板件由第一主體、第二主體拼接構成;板件具有腔體,腔體由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拼接而形成;腔體沿板件的長度方向延伸;腔體內填充泡沫塑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制作成本低,且具有較高的強度與抗壓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二氧化鈦包覆三氧化二鐵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采用水熱法合成三氧化二鐵微球,然后通過動力學控制水浴法在三氧化二鐵微球上包覆一層無定型二氧化鈦,隨后在空氣氣氛中進行熱處理得到具有核殼結構的結晶型二氧化鈦包覆三氧化二鐵復合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此方法制備的二氧化鈦包覆三氧化二鐵復合負極材料有效結合了三氧化二鐵的高比容量和二氧化鈦的優異循環穩定性,從而表現出較高的比容量和穩定的循環性能,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廣泛應用于需要高能量密度、使用壽命長、高穩定性的鋰離子動力電池上。同時本發明的方法簡單,條件溫和,成本較低,材料形貌結構易于調控,易大規模生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的成形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壓塊(2)和膠條(6),底板(1),壓塊(2)通過膠條(6)能夠形成一個密閉空間,密閉空間內設有左模塊(3),右模塊(4),前模塊(7),后模塊(8),上模塊(5),左模塊(3),右模塊(4),前模塊(7),后模塊(8),上模塊(5)之間的形成工字形腔體。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翼尖噴氣功能的復合材料槳葉,屬于旋翼槳葉設計技術領域。包括:槳葉本體、襯套、根部轉接頭、金屬管、金屬填塊、金屬蒙皮、推進器接頭、螺栓、夾板、推進器;槳葉本體的根部設置有襯套,槳葉本體一端腔體內設置金屬填塊,金屬填塊表面與槳葉本體的蒙皮平齊,金屬蒙皮套接在金屬填塊與槳葉本體的蒙皮連接處;金屬管從槳葉本體的根部進入槳葉本體內,穿過金屬填塊與位于槳葉翼尖處的推進器連接;金屬管一端通過根部轉接頭與供氣軟管連接,另一端通過推進器接頭與推進器連接;推進器通過夾板固定在金屬填塊上,槳葉本體通過襯套與槳轂連接。本發明具有零件數量少、壽命高、維護方便、可靠性高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超短波天線功能的復合材料整流罩,涉及直升機結構設計領域。包括整流罩外殼(1)、超短波天線貼片(2)以及阻抗匹配器(3),所述整流罩外殼(1)的內部固定有所述超短波天線貼片(2)以及所述阻抗匹配器(3),所述阻抗匹配器(3)與所述超短波天線貼片(2)電聯。超短波天線貼片可通過貼片立體排布形狀設計及合理布局,實現多面環繞,改善天線的全向輻射性,消除通信盲區;與桿狀天線相比,具有重量輕,維護簡單的特點。
本發明屬于飛機結構領域,涉及一種預制體轉移和復合材料零件的鋪層及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工裝陽模的成型工裝面一周粘貼一圈膩子條;在工裝兩側R角根部各鋪貼一條透氣氈;在工裝兩側R角上各安裝1根真空嘴;放置一層隔離膜或漆膜,制作真空袋,抽真空保證隔離膜或漆膜與成型工裝面貼合平整,型面內不允許有皺褶。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成型用導氣裝置,所述導氣裝置包括:本體,具有通氣孔;第一導氣槽,設置在所述本體底部;其中,所述通氣孔與所述第一導氣槽連通;第二導氣槽,設置在所述本體底部;其中,所述第二導氣槽與所述第一導氣槽相互垂直;本發明根據生產需求,開發了兩款導氣裝置。該裝置是利用底部凹槽和垂直的通氣孔形成高效率的真空通路;采用高性能尼龍或聚醚醚酮等工程塑料為材料,耐壓耐溫,使用維護方便。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H形梁組合模具的成型方法,包括三個步驟:一、由下模體成型模具成型出下模體1,并將下模體1脫模;下模體成型模具的模腔面分為貼合面部分和幾字型上模面部分;二、對下模體成型模具的幾字型上模面部分進行切削加工,使得原幾字型上模面部分與貼合面部分形成一個完整型面;三、由切削加工后的下模體成型模具的完整型面成型出左模體和右模體的模具,由左模體和右模體的模具成型出左模體和右模體。本發明的方法成型得到的組合模具的貼合度高,成型精度顯著提高,且加工方法簡單,通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鋁合金復合材料拉托試驗試樣的開槽工裝裝置。包括長條形結構的基座(1),基座(1)頂面沿長度方向設有試樣放置槽(2),在垂直于基座(1)長度方向的兩個橫斷面上分別設有切割槽Ⅰ(3)和切割槽Ⅱ(4),同時切割槽Ⅰ(3)設置于試樣放置槽(2)的開口側,切割槽Ⅱ(4)設置于試樣放置槽(2)的開口背側;切割槽Ⅰ(3)的深度hⅠ小于試樣放置槽(2)深度H,切割槽Ⅱ(4)的深度hⅡ大于試樣放置槽(2)底板厚度δ。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和節約材料的特點。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領域,涉及一種模壓產品的成形工裝,能夠對應用的模壓產品進行模壓。本發明的成形工裝包括上模塊組件、下模塊組件、框7、支撐塊8、底板9、擋塊10。本發明,易于脫模、產品成型精度高。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具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蜂窩芯材料制件芯材壓塌后修復的工具。工具由夾持桿、上工作頭和下工作頭組成,上工作頭置于夾持桿的一端,夾持桿為三角形,上工作頭的形狀是一個與夾持桿同軸的弧形,該弧形的最低點與軸線的垂直距離為1.5~3mm,該弧形的根部至尖部的厚度由2mm過渡至1mm,下工作頭的形狀是一個與夾持桿同軸的長楔形,寬度為2~3mm,該楔形從根部至尖部的厚度由1mm過渡至0.5mm。本實用新型在蜂窩夾芯材壓塌后能夠對其進行修復,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工作效率高,修復蜂窩芯格的效果好,保證了蜂窩夾芯復合材料制件質量。使用本實用新型后蜂窩芯格修復效率提高10倍以上。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江西景德鎮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