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蘇、四川等華東經濟大省近期密集出臺“綠電直供”和“隔墻售電”政策,停滯七年的“隔墻售電”將在2025年實質破題。綠電直供用專線或虛擬通道把風電、光伏直接送到工廠,既降電費又拿可追溯綠證,幫出口企業破解歐盟碳關稅;隔墻售電讓屋頂光伏就近賣給隔壁,打破電網統購統銷,激活分布式能源市場;儲能像“壓艙石”,把白天發的電存起來晚上用,解決風光間歇難題。三地已落地園區試點,證明“綠電+隔墻交易+儲能”這一新三角協同運轉,既能減碳又能省錢,正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突破口。
烏克蘭戰火摧毀七成火電,電網脆弱、企業停工。DTEK與英國Octopus啟動“RISE計劃”,三年籌資一億歐元,部署百座工商業“光伏+儲能”微型電網,由D.Solutions依托6萬客戶落地,Octopus的Kraken AI系統實時調度、余電返網,已讓哈爾科夫試點在斷電時支撐關鍵機器48小時。該計劃降低用能成本,增強產業韌性,重構能源治理,為烏克蘭重建與全球去中心化能源轉型樹立示范。
Arctial將在芬蘭Kokkola與Kronoby工業區建設歐洲30年來首座全新電解鋁廠,計劃2029年投產,年產55萬噸低碳鋁。項目采用力拓AP60技術,依托當地無碳電力、深水港和成熟礦產鏈,旨在助推歐洲鋁業2050年碳中和??尚行匝芯恳押?,2026-2027年做最終投資決定。
7月5日,江西撫州臨川區與四川萊韋特公司簽約,共建年產10萬噸高強鎂合金項目。區委書記吳宜文表示,鎂合金屬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組建專班、制定專項政策,打造千億級產業鏈,以最優服務護航項目。萊韋特總經理陳吉先稱,技術突破已顯著降低成本,力爭5年內形成千億產值集群。中國表面工程協會鎂合金分會賀信指出,合作將打通高端制造應用通道,協會將在標準、技術、產學研用方面全力支撐。
大唐重慶新能源事業部楓木風電項目首臺機組近日并網,106.25兆瓦工程邁出關鍵一步。項目投產后年發2.24億千瓦時綠電,減排17.4萬噸二氧化碳,為石柱縣沙子鎮、楓木鎮提供清潔動力,助推地方經濟與生態雙贏。
青山區緊扣包頭“3+5+N”集群布局,以鏈長制引進申能、遠景、青辰等頭部企業,打造自治區首家氫能儲能產業園。四條氫能產線、三條儲能產線年內陸續投產,形成制儲運加用閉環,預計年產值30億元。園區提供“拎包入住”全周期服務,年內推進8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近780億元,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氫儲產業聚鏈成群、向綠而行。
7月11日,婁星區與宏旺集團簽約50億元硅鋼鈦材產業鏈項目,分國內、海外兩部分。國內投資15億元,建冷軋硅鋼、鈦材及復合材料,年產值50億元;海外投資5億美元,利用坦桑尼亞資源保障原料。項目建成后,宏旺將貫通鈦礦至鈦復合材料全產業鏈,產品服務航空航天、新能源車、高端電子、儲能及高效電機等領域,并與硅鋼配套。
華友鈷業7月8日披露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達26億至28億元,同比增幅超55%。公司同期主導制定的鎳鈷原料行業標準獲批準發布,為國內新能源產業鏈資源供給提供技術規范。
7月15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建設的哈密1500MW光熱儲多能互補項目汽輪機基礎正式澆筑。該項目為全球單期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工程,年發電量預計29億千瓦時,可減排二氧化碳225.6萬噸,計劃2027年建成投運。
四川煜誠泰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啟動建設三穗縣600MW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將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是當地規模較大的新能源投資項目,預計建成后將有效促進區域清潔能源發展和農業現代化。
力勤資源發布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計達12-15億元,同比增長104.4%-155.5%。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印尼濕法ONC項目和火法KPS項目的產能釋放,以及工藝流程優化帶來的成本下降。
格林美計劃為旗下印尼子公司QINGMEI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該公司目前具備年產5萬噸高鎳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產能。此次引資旨在拓展歐美市場,優化資本結構,增資完成后QINGMEI將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華盛鋰電近日透露已完成多種固態電池適配材料的實驗室試制,包括電解質添加劑、高純硫化鋰等核心材料。這一進展將有助于推進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提升下一代電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棒杰股份近日宣布終止總投資80億元的江山光伏項目,并支付1500萬元賠償款。該公司旗下光伏業務子公司已全面停產,上半年預計虧損超1億元,未來將聚焦無縫服裝主業發展。
包鋼股份近日披露2025年生產計劃,明確稀土精礦年產量目標為39萬噸。該計劃基于現有生產配額及實際經營需求制定,未來將通過優化產能配置持續推進稀土資源開發。
韋丹塔資源有限公司旗下贊比亞銅礦子公司KCM宣布對其冶煉廠實施全面升級改造計劃。此次技改旨在恢復設備結構完整性并提升生產效率,是該公司重獲礦區控制權后推進的12億美元投資計劃重要組成部分。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大江"牌高純陰極銅近日在倫敦金屬交易所香港指定倉庫完成實物交割,成為首批進入該交割庫的中國銅品牌之一。香港倉庫的區位優勢將顯著提升交割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
中條山集團垣曲冶煉廠2025年上半年生產運營實現"雙過半"目標,陰極銅、金錠、銀錠產量分別達到全年計劃的55.12%、55.02%和53.38%,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計劃任務。
中國有色集團旗下中色盧安夏CLM和中色大冶DJ-B兩個品牌的陰極銅近日獲得倫敦金屬交易所香港交割庫標準倉單注冊,成為該交割庫設立后的首批入庫銅產品。其中中色盧安夏CLM牌電銅創下首個進入香港LME倉庫銅品牌紀錄。
唐山港京唐港區銅精礦保稅混配項目近日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已完成全流程測試,實現從原料進口到混配交付的完整作業鏈,預計年處理銅精礦80萬噸,將有力提升港口大宗商品加工服務能力。
中色股份控股子公司中色白礦近日獲得赤峰市自然資源局批準,將白音諾爾鉛鋅礦生產規模從每年99萬噸提升至165萬噸。此次擴產幅度達66%,預計將顯著提升公司鉛鋅金屬供應能力。
智利主要銅礦企業Antofagasta近日發布2025年二季度生產報告顯示,公司當季銅產量達16.01萬噸,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3.5%。Centinela和Los Pelambres兩大礦場產量提升抵消了陰極銅業務的下降。公司維持全年66-70萬噸的產量預期,預計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2025 年 7 月 16 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河北省先進制造業發展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提出推進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廢舊動力電池等新型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工業節能節水和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河北省先進制造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2025 年 7 月 16 日,鋁土礦開發商 Canyon Resources 宣布,其位于喀麥隆 Makor 的內陸鐵路設施已開工建設。該設施是其旗艦項目 Minim Martap 鋁土礦項目的關鍵基礎設施,旨在支持鋁土礦的出口。
華自科技(300490.SZ)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宣布其子公司精實機電正在研發全固態電池高壓夾具(軟包)樣機,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完成產出。公司鋰電業務增長迅速,自去年12月以來新增訂單近十億元,主要客戶包括寧德、贛鋒、欣旺達、鵬輝等頭部鋰電廠商。華自科技還儲備了長沙、武漢兩地產能,以保障鋰電訂單的高效生產。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近日就《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渝鏈智擎”行動計劃(2025—2027)》公開征求意見。計劃提出,到2027年,重慶將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000億元,集聚相關零部件企業1000家,其中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500家。該計劃將通過夯實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及汽車軟件、車路云一體化建設、物流出口服務、檢測維保電池回收服務等5大支撐,形成“1000+500+5”的全新產業鏈體系,為重慶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2025 年 7 月 17 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情況的匯報。會議強調,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范產業競爭秩序,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健全規范競爭的長效機制,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提升質量增強競爭力。
近期,由上緯新材、金風科技、中材葉片聯合開發的國內首套直徑220米+可回收葉片風機正式運抵吉林通化風電場并完成吊裝。這不僅是我國風電行業在葉片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更為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該項目采用上緯新材自主研發的EzCiclo可回收樹脂,結合金風科技的模塊化量場定制機組和中材葉片的先進制造工藝,四方攜手構建了完整的閉環體系,為風電葉片的綠色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可行路徑。
近日,由新疆電建承建的國電投哈密北100萬千瓦風儲一體化項目完成全部風機基礎澆筑。該項目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縣東北部117千米處,涵蓋風電場道路鋪設、風機基礎與箱變基礎施工、安裝及集電線路調試等工作。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綠電24億千瓦時,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為地方可持續發展提供綠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