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披露,當前電動化趨勢正加速向船舶、飛行器、機器人及工程機械等多元化領域滲透,推動鋰電池應用從單一高增長領域向多點開花格局轉變。新興應用場景對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及輕量化設計的嚴苛要求,促使材料體系與制造工藝加速迭代,固態電池憑借技術優勢成為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突破口。
7月9日,云南省聚焦綠色鋁產業發展,召開綠色鋁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暨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建設現場會。會上,云南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內文山智鋁項目投產儀式隆重舉行,魏橋在云南的又一鋁產業力作正式啟航,為當地鋁業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7月2日,臥龍英耐德推出2.5兆瓦的Nexus 2500多核電解槽,尺寸與1兆瓦產品相同,但功率提升2.5倍,且兼容公司所有多核電解槽。它有40英尺集裝箱式和橇裝版本,后者適用于多兆瓦級項目室內安裝,效率更高。該產品可用于鋼鐵、氨生產、重型車輛加氫站等領域,還能儲存可再生能源過剩能源。氫氣產量高,24小時可產超1噸綠氫,純度99.999%,由人工智能軟件控制,可獨立調節電堆功率輸出,優化能源流動。這是臥龍英耐德踐行品牌定位的成果,未來將繼續深耕技術研發,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7月3日,明陽氫能的MYH-K-1000系列產品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DEKRA德凱認證,獲得認證證書。該產品通過了多項性能測試,包括額定功率運行、冷熱啟動、升降負荷、氫氣純度等,各項指標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DEKRA德凱認證以嚴苛標準著稱,其認證涵蓋產品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多維度評估。此次認證表明明陽氫能的產品在電耗、安全性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標準,部分指標甚至遠超標準。在頒證儀式上,DEKRA德凱技術總監路一鳴對明陽氫能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給予高度評價,表示期待未來深化合作。
近日,滇中有色再生銅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項目迎來重大進展,火法系統第二臺回轉式陽極爐順利產出第一爐陽極銅。這一成果不僅標志著滇中有色再生銅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項目的全面完成,也為其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注入了強勁動能。本文將重點介紹該項目的建設背景、技術亮點以及對行業發展的意義。
艾氫技術新一批固塊氫發電機即將交付,這是其在商業化便攜式氫能應用領域的重要突破。該發電機以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為核心,融合傳統柴油發電機與鋰電應急電源優勢,解決了傳統柴油發電機的廢氣污染和噪音問題,突破鋰電池續航焦慮,且反應物僅產生水,無碳排放。它采用模塊化設計,由生氫模塊和發電模塊構成,通過智能控制系統高效協同工作。其固塊氫燃料儲存使用均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生氫門檻低,環境友好,可實現不間斷生氫發電,設備移動方便。
IA90級鋁合金錠以其卓越的性能特點脫穎而出。該合金在強度方面實現了顯著提升,能夠承受更為嚴苛的工作環境和應力條件,為汽車結構部件提供了更為可靠的支撐。
鋁型材品質提升關鍵在于時效處理,其能消除內應力、穩定組織尺寸、提高硬度和機械強度,讓品質達工業級標準。時效爐作為核心設備,其穩定性和熱效率很重要,風機選擇需滿足多項指標且要系統化選型和定制化設計,以控制溫差。我們企業堅持技術創新和質量至上,研發多種風機,如雙吸入多翼式離心風機、對裝風機等,針對不同工藝和需求,滿足大型、高端、特殊鋁型材時效要求,助力客戶降本增效,以優質產品贏得客戶認可。
近日,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儲能全場景技術協同與全球市場布局。此次合作旨在通過生態資源整合,推動能源產業布局,為客戶提供更高價值的儲能解決方案。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次合作的背景、內容及其對全球儲能市場的重要意義。
2025年6月26日,全國首艘氫電拖輪“氫電拖1”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正式入列。該拖輪搭載“氫燃料電池+液冷鋰電池”混動系統,可實現零碳排放,9節航速下續航超12小時,拖力達82噸。其創新應用北斗集成系統、全自動智能岸基充電等技術,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成為全國馬力最大、鋰電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輪。與傳統燃油拖輪相比,它在設備壽命、能源利用等方面優勢顯著,可大幅降低港口作業碳排放。投產以后,預計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余噸。這一創新成果標志著我國在氫電混合動力船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港口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
選對風機,鋁熔鑄節能30%并非遙不可及。風泰風機作為一家專注于鋁材風機設備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始終秉持技術創新與質量至上的理念,其生產的多種鋁熔鑄爐專用節能風機,設計緊湊、能耗低、噪音小、效率高、使用壽命長,采用多種耐高溫材料,可在800℃的工況條件下連續使用不變形。
由魏橋創業集團自主研發的WQAL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制成的6系鋁合金新產品。后續,它們將接受宏橋輕量化總公司檢測中心全方位的檢測,涵蓋疲勞力學、靜態力學以及環境模擬等多個維度,為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船舶制造等眾多領域提供更為優質的材料支撐,有力推動相關行業的升級發展。
鞍鋼股份聯合多家單位成功研制出"鎳基合金+管線鋼"雙金屬復合管,產品將應用于深海油氣輸送領域。這一突破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標志著我國在高端復合管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聯盛化學新建丙酸丙酯生產線已于2024年正式投產,該產品主要應用于鋰電池電解液生產領域。目前產能正處于爬坡階段,多家上市公司已開始穩定采購,預計2025年產品銷量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發出仿珍珠母結構的氧化鋁基復合材料。該材料突破性地實現了力學性能與功能特性的協同優化,兼具高韌性、抗沖擊和電磁波透射能力,為防護材料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6月,北京聚智合眾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股權變更交割。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技術攻堅和產能擴張,包括加大氫電混合動力系統、無輻式氫能兩輪車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以及加速推進“東西南北中”五大自主產能基地建設。通過聯合清華大學、中科院等機構,聚智合眾還將在氫能無人機、船舶等新興領域布局技術儲備。
2025年6月6日,比亞迪日本公司發布數據顯示,比亞迪5月在日本的注冊量達到416輛,打破了2024年3月創下的單月注冊記錄(353輛)。此外,比亞迪首次進入日本汽車進口商協會(JAIA)公布的進口汽車品牌注冊量排名前十。
精藝萬希銅業一直以來都將“高強精密銅管材”作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銅加工行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次與廣州儀云科技攜手合作,精藝萬希銅業積極引入儀云科技的全套實驗室智能檢測方案,旨在為自身的工藝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從方案論證的激烈交鋒,到投產攻關的精心籌備;從送電調試的嚴謹細致,到穩定運行的持續堅守,每一克A級銅的誕生都飽含著滇中有色全體員工的智慧與心血。特別是在脫銅工序首次投用期間,技術攻關團隊扎根生產一線,晝夜輪值,密切監測數據波動,不放過任何細微變化。
江蘇鼎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粉料上料裝置,通過創新設計解決了滲鋅加工過程中的均勻性和溫度控制難題,為金屬表面處理行業帶來技術突破。
2025年5月27日,瑞浦蘭鈞與韓國曉星重工業在韓國首爾正式簽署電池儲能系統領域戰略合作備忘錄(MoU)。瑞浦蘭鈞將供應2.5GWh的儲能產品,雙方將共同推動儲能技術在全球市場的應用與普及。此次合作以“構建全球儲能戰略框架”為核心,雙方期待通過此次合作逐步確立在全球儲能市場的領先地位。
此次試制的鎂合金儀表板橫梁支架(CCB)產品,長度超過1.5米,單次鎂合金注射量超過8kg,而成品重量僅4.6kg。通過采用鎂合金注射成型機與半固態成型工藝,產品性能得到了質的飛躍。其組織致密性得到了優化,晶粒細小且無枝晶結構,抗拉強度較傳統工藝提高了10% - 20%。
在項目投產現場,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中央控制臺精準下達指令。鋁水在經過熔煉、精煉、靜置、在線精煉、鑄造等一系列復雜工序后,一塊規格為厚640mm、寬1990mm、長8888mm的高精鋁合金扁錠緩緩從鑄造設備中升起,這標志著項目正式開啟生產新征程。
此次試運行的超大功率井下礦用軸流風機功率高達3150kW,是目前國內非煤礦山領域功率最大的礦用風機設備。在試運行成功后,玉溪礦業北回風系統風機設備數量實現了大幅精簡,由原有的9臺縮減為1臺。這一改變帶來了顯著的成效,回風能力從原來的260m3/s大幅提升至最大530m3/s。
5月20日,陜西氫能發布50Nm3/h SOEC電解水制氫撬裝產品。該系統采用固體氧化物電解池技術,通過高溫電解水制取氫氣,具備高電解效率(>90%)、低衰減(<2%/年)、最大電流(>105A)等關鍵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系統功率小于200kW,制氫耗能不超過3.8kWh/Nm3。歷時18個月研發,陜西氫能構建了全產業鏈技術能力,推動氫能產業規?;l展。
2025年5月20日,山東博奧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1MW液流儲能變流器,旨在提升儲能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該變流器支持電能雙向流動,兼容多種儲能單元,具備高轉換效率(94%)和寬輸入電壓范圍。其智能管理系統優化充放電策略,延長儲能裝置壽命。博奧斯能源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儲能技術發展,為可再生能源應用和智能電網建設提供支持。
5月15日,陜西川承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自主研發的42kW全釩液流儲能電堆,標志著其在全釩液流儲能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電堆采用硫酸體系電解液,循環壽命超20000次,具備輕量化、高安全性、低維護成本等特點,支持110%超功率運行,適用于多種工業場景。川承儲能正加速推進產品量產及下一代技術研發,預計年內形成覆蓋多領域的完整產品矩陣,為綠色能源轉型提供強大動力。
G垣準固態電池在性能指標上表現卓越。它的質量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體積能量密度更是高達720Wh/L以上,系統能量密度也能達到235Wh/kg以上。與同體積的液態電池系統相比,其能量提升幅度超過36%,這無疑為電池的能量存儲能力樹立了新的標桿。
該技術不僅能夠實現對活性顆粒的無縫包裹,使電極內部結構更加緊密、穩定,還能大幅降低界面阻抗。這一系列技術突破,使得60Ah固態電池在性能上有了質的飛躍,成為數據中心、儲能電站、軌道交通等對安全性能要求極高的領域的理想選擇。
金下基地楊家灣子光伏項目配套儲能系統近日實現全容量并網,成為金下基地首個落地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該儲能系統采用高壓液冷磷酸鐵鋰電池組,單艙電池容量提升至5兆瓦時,總容量為37.6兆瓦時。通過優化電芯布局與集成技術,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2%,質量能量密度提升22%,有效降低了項目建設成本。同時,該系統還配備了三級聯動消防系統,確保儲能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投運后,該儲能系統每日可完成37.6兆瓦時電能調節,預計年均可增加光伏發電消納能力1372萬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413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267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