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金屬礦山尾礦的高效環保處理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現有的一種尾礦處理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現有技術中,尾礦處理通常是先將廢水和廢礦集中輸送至尾礦池,然后通過抽泥泵將廢礦漿輸送至壓濾機進行壓濾,無法實現對尾礦中資源的綜合處理和充分利用,從而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屬礦山井下自動化設備管線架設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部分零件的維修與更換不方便的問題。
本發明涉及處理尾礦泥的系統及利用其生產建筑用原料的加工工藝,具體說是處理金礦浮選尾礦泥的系統及利用其生產建筑用原料的加工工藝,屬于固廢處理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礦山開采領域,特別涉及緩傾斜礦體頂底板殘留礦體回采方法,適用于礦石品位高、價值好且礦巖穩固性好的緩傾斜礦體頂底板殘留礦體回采。
本發明屬于金礦開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金礦開采用礦石破碎篩選一體裝置。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色金屬加工廢水處理裝置。
固體礦產勘察用巖芯鉆頭,其特征在于,包括鉆頭桿體(1),所述鉆頭桿體(1)內形成有呈上下分布的空腔一(2)和空腔二(3)且空腔一(2)與空腔二(3)之間連通開設有穿孔,所述穿孔內活動貫穿有截面為T型的T型板(4)且T型板(4)的橫端和縱端分別位于空腔一(2)和空腔二(3)內,所述T型板(4)的橫端與空腔一(2)內壁的頂部緊密接觸且空腔二(3)內設置有用于當T型板(4)的橫端離開空腔一(2)內壁的頂部時能快速自動復位的復位組件(5)。
礦山粉塵清理回收裝置,包括風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筒(1)內設置有通風槽(2),且風筒(1)的一端設置有吸塵罩(3),所述通風槽(2)內設置有吸風機(6),且通風槽(2)內設置驅動端與吸風機(6)的中心軸相固定連接的第一電機(7),所述第一電機(7)通過四個固定柱(8)與通風槽(2)的內壁相固定連接
礦山生態修復綠化用輔助裝置,包括車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控制室(2),所述車體(1)的右端開設有進料口(18),所述車體(1)內壁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粉碎裝置(4),所述車體(1)靠近粉碎裝置(4)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兩個固定塊(13),所述固定塊(13)的內壁轉動連接有鏟斗(3),所述鏟斗(3)的內部包括軸桿(11)
便攜式礦山環境修復治理遙感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攜遙感監測組件(100),包括設置的無人機飛行遙感監測器本體(110)和將所述無人機飛行遙感監測器本體(110)完全包裹的攜帶儲放框(120);降溫組件(200),包括設置在所述攜帶儲放框(120)外側壁的安裝框(210)、安裝在所述安裝框(210)內的微型冷氣機(220)、開設在所述攜帶儲放框(120)側壁的通孔(230)和與所述微型冷氣機(220)連接的輸氣管道(240);
礦山環境修復治理遙感監測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100)、底架(200)、底座(300)、內置腳(400)和限位環(500),所述支撐桿(100)的底部螺紋連接所述底架(200),所述底架(200)的底部螺紋連接所述底座(300),所述底座(300)的底部焊接有外置腳(320),所述外置腳(320)的內部彈性連接所述內置腳(400),所述底架(200)的圓周外壁套接所述限位環(500)
基于不完全量測下集員濾波的礦井人員安全狀態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I.在礦井工作區域上方布置多個無線傳感器,收集礦井作業人員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II.建立礦井作業人員定位系統模型;
間隔器檢測用礦山環境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擬箱(1)、震動電機(2)、第一傳動軸(3)、間隔器(4)、兩組噴霧底座(5)、兩組霧化噴頭(6)、兩組分流管(7)、導水管(8)、供水箱(9)、高壓水泵(10)、驅動電機(11)、第二傳動軸(12)和溫控儀,所述模擬箱(1)內設置有模擬腔,所述模擬箱(1)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機架(13)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山東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