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冷凝真空爐是一種直接從礦中提取并獲得高質量金屬的冶金真空設備,其包括爐蓋1、冷卻水出口2、冷凝器3、爐身4、熱電偶5、隔熱罩6、冷卻水入口7、坩堝8、發熱體9、水冷電極10、爐底11、冷凝盤12、真空泵接口13等部分組成。冷凝器3直接與坩堝8相連,它是由許多冷凝盤12疊加而成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在反應過程中,冷凝器的溫度自下向上不斷降低。物質在坩堝中反應并蒸發,進入冷凝器,沿著冷凝器自下向上不斷擴散,由于不同溫度下各物質的飽和蒸氣壓不同,致使其在不同的冷凝盤上冷凝而分離,所得產品質量大大提高。本真空爐具有利用余熱提高能效,提升產品質量的特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鍛軋成型金屬錳的新工藝技術。本發明工藝在于制備出一種經過鍛軋、真空硬化燒結處理的高純金屬錳球團,其特征是此錳球團具有規則的形狀,大小固定且每個球團個體完全一致。本發明采用二次重結晶、高溫壓力鍛軋的工藝方法,首先采用高強度對輥式鍛軋設備,將金屬錳粉末在瞬間壓制成型,并利用其壓縮產生的瞬時高溫使其產生第一次晶體相變,具有固定的物理形狀,其次是將成型鍛軋錳置入真空冶煉爐內,在一定真空條件及特定溫度下進行真空硬化燒結,使其產生第二次晶體重構、相變,進一步提高其機械物理性能。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氮化釩生產用軌道式真空爐,包括壓力容器筒體(1)、高溫燒結加熱室(2)和爐內料車(3),外部附屬部件有抽真空機組(9)、爐內發熱件控制柜(5)、調壓器(6)、爐前料車軌道(7)、爐前導軌小車(8),高溫高真空燒結爐爐體是一個臥式圓柱形壓力容器筒體,筒壁為雙層夾套式結構,中間為冷卻水夾套,前面為液壓開啟式快開門結構,爐內體放置有高溫燒結加熱室(2)以及爐內料車(3)。本實用新型熱效率高,便于物料裝入。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均勻受熱的真空爐,包括真空爐外殼,真空爐外殼上安裝有爐蓋,真空爐外殼內安裝有加熱室,所述加熱室一端連通有導氣管,另一端形成入料口,加熱室內成形有螺紋;爐蓋上安裝有與入料口配合微波加熱器;微波加熱器通過微波潰口與入料口連通,微波潰口中安裝有耐壓玻璃;所述導氣管上安裝有第一過濾網;導氣管軸接有連通管,連通管連通有真空泵。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對粉末物料進行真空燒結時進行上下和左右的攪動,從而使得粉末受熱更加均勻,燒結合格率高,提高了產品品質。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氮化釩生產用軌道式真空爐,包括壓力容器筒體(1)、高溫燒結加熱室(2)和爐內料車(3),外部附屬部件有抽真空機組(9)、爐內發熱件控制柜(5)、調壓器(6)、爐前料車軌道(7)、爐前導軌小車(8),高溫高真空燒結爐爐體是一個臥式圓柱形壓力容器筒體,筒壁為雙層夾套式結構,中間為冷卻水夾套,前面為液壓開啟式快開門結構,爐內體放置有高溫燒結加熱室(2)以及爐內料車(3)。本發明熱效率高,便于物料裝入。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出一種經過鍛軋、真空硬化燒結處理的鍛軋金屬錳球團,其特征是此錳球團具有規則的形狀,大小固定且具有一定硬度。本發明采用二次重結晶、高溫壓力鍛軋工藝方法,首先采用高強度對輥式鍛軋設備,將與粘結劑及固化劑混合均勻的金屬錳粉末壓制成型,具有固定的物理形狀,其次是將成型鍛軋錳置入真空冶煉爐內,在一定真空條件及特定溫度下進行真空硬化燒結,進一步提高其機械物理性能。之后將其放入滾筒篩,將物料中因鍛軋工藝中含帶的未成型粉狀錳及碎料經過篩孔分離出來,完整的鍛軋錳個體從滾筒篩出口直接落入包裝物中,保證了進入包裝后的鍛軋錳產品已沒有任何錳粉末,包裝好的產品經過計量,完成整個生產工藝過程。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真空燒結爐的循環冷卻系統,包括循環降溫組件,包括設置的第一管道、設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一側的第二管道和將所述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連接的水管旋轉連接頭,防晃動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外側壁的內固定環、套接在所述內固定環外部的外環架、開設在所述外環架內壁的環形槽和開設在所述外環架表面的螺紋孔,螺紋桿與所述螺紋孔連接。本實用新型優化傳統的循環冷卻系統的結構,通過設置的循環降溫結構和防晃動結構的相互配合,達到可任意調整循環裝置結構位置的效果,這樣適用于燒結爐在不同的安裝環境下使用,提高適用性。
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單室真空燒結爐的循環冷卻系統,包括噴水管(3)、噴水龍頭(4)、爐內循環水管道(5)、冷水進水管(6)、熱水槽(7)、熱水出水管(8)、冷卻水槽(9)、爐外循環水管道(10),爐體的爐殼(2)與爐筒(11)之間設置有空心夾層(3),在空心夾層(3)里裝有爐內循環水管道(5),爐內循環水管道(5)的噴水管(3)上裝個噴水龍頭(4)直接噴到高溫上爐筒(11)上。本實用新型采用爐體循環水管道以及爐噴淋管道對爐筒進行冷卻,使爐筒的冷卻效果達到最佳,節省了大量的水資源。整個冷卻過程在爐體內完成,沒有產生水霧,也沒有產生噪音,對生產環境沒有產生污染。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