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分級土壤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組件(1)、打散組件(2)、分級組件(3)、混合壓緊組件;所述清洗組件(1)包括出水孔(9)、排泥孔(11)、清洗組件外殼(4)、輸送組件和濾網(17);所述清洗組件外殼(4)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支架(16),所述清洗組件外殼(4)的中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25°;
礦山治理用土壤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皮帶輸送機以及設置在底板(1)一側的接料箱(23),所述底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板(2),所述支撐板(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殼體(3),所述殼體(3)的頂部固定連通有進料斗(4),所述殼體(3)的內部設置有破碎機構;
礦山治理用綠植澆灌裝置,包括底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底部對稱安裝有行走輪(10),所述底板(9)頂部固定安裝有水槽(12),所述水槽(12)的出水口與出水管的一端連接
礦山治理用邊坡種植鑿壁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對稱設有支撐座(11),所述支撐座(11)上設有通孔(111),所述支撐座(11)之間活動連接有支撐板(2)
用于礦山坡面的復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對廢棄石料礦山的坡面進行地形勘測,沿著坡面的傾斜方向開設若干條流水槽,并將礦山坡面劃分為平面(1)和斜面(2);步驟二,在平面(1)的上表面邊緣澆筑擋土墻(3),并在擋土墻(3)靠近斜面(2)的側面上設置有若干L型桿(301);
用于礦山土地綠化裝置,包括安裝柱(1);所述安裝柱(1)的底端設置有尖端(10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擠壓桿(2)和收縮架(3);所述安裝柱(1)頂端開設有與安裝柱(1)外形一致的盲孔(102);所述盲孔(102)與擠壓桿(2)滑動配合;所述盲孔(102)與擠壓桿(2)的形狀和尺寸相同;所述擠壓桿(2)頂端開設有安置孔(201);所述安裝柱(1)和擠壓桿(2)均開設有貫通孔(5);所述貫通孔(5)與盲孔(102)、安置孔(201)均相互貫通;
1.用于礦山治理的土壤修復裝置,包括機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1)頂端設置有進料管(2),底端設置有出料管(3),所述機體(1)內部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粉碎室和修復室,所述粉碎室和修復室之間設置有篩板組件,所述粉碎室中設置有若干粉碎輥(4),所述修復室內部設置有若干噴淋管(7),所述噴淋管(7)底端安裝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噴頭(8),所述噴淋管(7)的一端延伸至機體(1)外部,并與外界的修復液存儲罐相連接。
大葉落地生根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選擇容器、對土壤透水性進行處理以及設置不同濃度梯度的鉛鋅活化;以大葉落地生根為實驗載體進行前期培養和個體選擇,得到實驗體;對所述實驗體進行種植培養。
1.利用高值化污泥基質修復礦山生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將20~40份普通種植土、50~80份高值化污泥基質混合均勻后得到種植基質土壤備用;(2)在種植區鋪設塑料薄膜或無紡布作為隔層,將控根容器置于隔層上;
1.礦山重金屬尾礦庫污染土壤修復的藥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包括以下成分:藥劑組合A和藥劑組合B;所述藥劑組合A包括以下組分:檸檬酸和玉米秸稈;所述藥劑組合B包括以下組分:硫酸鹽還原菌和玉米秸稈。
用于礦山植物修復的植物墊生態擋墻建造機械,包括底座(1)、移動定位裝置(2)和磚塊鋪設裝置(3),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設置有移動定位裝置(2),移動定位裝置(2)后端設置有磚塊鋪設裝置(3);
銅礦廢棄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裝置,包括機體(5),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5)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設有上腔室(26)和下腔室(28),所述上腔室(26)和下腔室(28)內分別安裝有輸送打散組件和攪拌電解組件,且所述輸送打散組件和攪拌電解組件通過機體(5)上安裝的驅動機構驅動工作;
土壤修復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數計,制備所述土壤修復劑的原料包括:納米磷酸鹽20份~40份、改性含硅礦物20份~40份、工業廢棄物10份~30份、鎂化合物10份~20份及pH值調節劑5份~10份,所述改性含硅礦物為改性物改性的含硅礦物,所述改性物選自鐵鹽及氨基偶聯劑中的一種,所述工業廢棄物選自赤泥及煤灰中的至少一種。
銅礦酸性堆浸場生態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設置于堆浸渣礦堆表面的阻隔層、植被恢復層和保護層;所述阻隔層的原料包括萃余液系統的中和渣和絮凝劑。
用于鉛鋅礦渣重金屬含量檢測的土壤樣品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消解裝置(1)、試劑添加裝置(2)、趕酸裝置(3),所述試劑添加裝置(2)固定安裝在所述微波消解裝置(1)的右上方,所述趕酸裝置(3)固定安裝在微波消解裝置(1)的左側
用于研究蚯蚓修復鉛鋅礦區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開口向上的內殼體(10),包裹設置在所述內殼體(10)外側的外殼體(11),固設在所述內殼體(10)內部的實驗容納機構(20);
礦山修復即對礦業廢棄地污染進行修復,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再次利用。礦山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非經治理而無法使用的土地,又稱礦業廢棄地,廢棄地存在因生產導致的各種污染。目前,我國正在加強生態文明環境的建設,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在實際修復工作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去解決和完善?,F有技術中,礦山工程創面生態修復方式主要還是通過異地取土覆蓋以及土壤改造進行修復操作,但是在實際修復過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營養成分容易流失,導致植物的生長需求達不到標準,降低礦山工程的修復效果。
礦石由于開采,在礦石山體上易形成很多階梯式的巖石邊坡,巖石邊坡表面無綠色植物覆蓋,導致風化嚴重、水土大量流失,同時巖石邊坡結構穩定性極差,極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會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對該地區周圍的居民的人身安全還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在礦山開采結束后,必須對礦山進行綠化修復。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階梯式礦山的綠化方法,可以對階梯式的礦山實現全方位的綠化。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利用降水的半干旱排土場邊坡植被修復結構及方法。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效利用降水的半干旱排土場邊坡植被修復結構,包括邊坡,所述邊坡上開挖有用于種植植被的反坡截水溝,所述反坡截水溝為若干個且沿所述邊坡傾斜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反坡截水溝下方埋設有透水管。
大多數礦山坡面上種植的植物很難從坡面上吸收水分,主要因為水分會從上到下滲離坡面至坡底,給植物生長需求帶來阻礙。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綠色礦山建設用高陡巖石邊坡生態覆綠的方法,以解決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于植生混凝土噴植的最終邊坡爆破方法,利用常規爆破中空氣間隔裝藥技術代替光面爆破中不耦合裝藥技術,對高陡巖質邊坡進行爆破刷坡處理,使坡面平緩,坡度≤70°,爆破后坡面粗糙,為后期掛網噴播綠化提供條件。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礦山地質邊坡治理的生態公園體系,其體系設計合理,實現方便,能夠形成礦山開采、地質邊坡治理教學和光伏產業入網的三項產業模式,實現礦山產業技術轉型升級的綠色礦山建設。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綠色礦山土地復墾裝置,通過犁地裝置的底部為三角錐形,能夠便于進入土層,犁地裝置本體的兩側面均開設有犁地裝置內弧形切面,能夠便于犁地裝置將土層分開掘起,三個旋刀之間的夾角為120度,能防止土壤卡在旋刀上,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維護邊坡的穩定性,施工單位主要采用漿砌石、噴錨支護的加固方式,但是這種加固方式施工方式單一,不能有效保持周圍生態平衡。本發明屬于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露天礦山高陡巖石邊坡美化環境的一種長久有效的綠化方法,特別適用于露天礦山綠色礦山建設,高陡巖石邊坡植被,美化礦山環境。
傳統的此類礦山地質土壤樣本采集裝置在使用時由于其長度調節不便,使得其在使用時適用范圍被限定,繼而給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麻煩。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調節的礦山地質土壤樣本采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裝置長度調節不便的問題。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用種植時,需要先在地面上挖坑?,F有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用種植挖坑往往是采用人工進行挖坑,采用人工挖坑的大大增加了勞動力,同時降低了勞動者的工作效率,而現在市場上的挖坑機大多不設排料口,挖好坑之后,需要將挖坑,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用種植挖坑工具。
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領域,經常會用到對于礦坑治理后的檢測設備,也就是礦坑石方回填后的壓實檢測設備——壓力檢測機,壓力檢測用于各種領域,需要求不同設計精度和自動化程度各不相同,在礦山治理領域,經常需要進行礦坑石方回填壓實后的承壓能力,所以,發明一種移動方便,又能夠方便的進行對礦坑回填后承壓能力進行快速測試的裝置成為有待解決的問題。
如今的各種礦山都被開采,而開采礦山的同時,會對周圍的土壤造成影響,是土壤失去原有的營養成分,成為廢土,但是礦山附近巖石較多,在對土壤挖取時,需要人工將土壤上的巖石清理出去,才能將土壤倒至攪拌機內攪拌,否則會造成攪拌機的損壞,但是這樣不僅浪費時間,還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所以,我們提出一種礦山地質污染土壤修復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由于礦山環境惡劣,現有的涉設備移動起來困難,不能適應惡劣的路況,且一般設備上的天線裝置過高,在過一下空間小的地方時非常不方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金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測裝置,以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屬土壤修復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