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三元前驅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以及該三元前驅體材料和三元正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2.鋰離子電池作為重要的電源系統,廣泛地應用于計算機、通訊工具和電子工具等3c產品,ev、phev等電動汽車領域以及能源儲存系統。鋰離子電池低成本、高功率的關鍵因素在于正極材料,三元材料是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一種,由于具有安全性好、克比容量高、價格低等優勢,成為未來鋰電池行業發展方向之一。
3.三元正極材料大多是通過高溫固相反應,由三元前驅體與鋰源混合燒結而成,三元前驅體材料直接影響三元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前驅體合成工藝方法是共沉淀法,其工藝的主要優點是顆粒組分均勻,尺寸結構可調控,操作簡單可工業化生產。共沉淀反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沉淀劑的選擇、反應溫度、反應物濃度、ph值、進料速率、攪拌速度等條件,對材料的結構、形貌和電化學性能都有重要的影響。
4.傳統制備方法制得的三元前驅體顆粒內部較為致密,在與鋰源燒結時鋰離子難以擴散進二次顆粒中心,而出現缺鋰狀態,影響三元正極材料的電化學容量和循環性能。通過改變三元前驅體內部結構,能夠有效提升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
5.cn112142123a公開了一種網狀結構前驅體,所述網狀結構前驅體包括疏松內核以及包覆于疏松內核表面的疏松外殼層,該前驅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正極材料的倍率性能,但振實密度和壓實密度低,顆粒強度不高,在極片輥壓時正極材料顆粒容易破碎,導致正極材料結構被破壞,并影響到材料的電性能。此外,該網狀結構前驅體的疏松內核和疏松外殼層采用化學腐蝕沉淀法制備而得,該方法的試驗過程中會引入其他雜質元素,影響產品的性能;并且需要監控電導率和氧化還原電位,不易調控。
6.cn112047397a公開了一種內部具有較多孔洞的一次顆粒聚合的二次顆粒前驅體,但材料內部的孔隙集中在核心,鋰離子很難擴散到二次顆粒中心,并且此結構不穩定,在鋰離子嵌入和脫出過程中容易坍塌,影響正極材料的循環性能。此外,該前驅體的制備方法同樣需要引入添加劑來實現內部多孔結構的制備,影響產品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7.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三元正極材料的電化學容量和循環穩定性不佳的問題,提供了三元前驅體材料、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該三元前驅體
聲明:
“三元前驅體材料、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