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室內微型鋼管樁技術領域,特別地是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2.既有工程結構錨桿靜壓樁基礎加固,屬于常規加固方法??梢越鉀Q不均勻沉降、增加建筑承載能力等優點。通常在首層或者地下室進行壓樁作業,常用的方法為錨桿靜壓樁。錨桿靜壓樁是將后種錨桿和靜力壓樁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施工方法,即先在建筑物開鑿壓樁孔和錨桿孔,用結構膠種植錨桿,然后安裝反力架,利用建筑物自重作反力,用千斤頂將鋼樁或預制樁逐段壓入土中。當壓樁力、壓入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將樁與基礎連結在一起,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錨桿靜壓樁屬于靜力壓樁,只能夠達到巖面,如遇到流動淤泥層,沒有入巖的鋼管樁容易橫向位移,不具備入巖能力,但是對于設計有要入巖的鋼管樁,傳統靜壓樁就行不通。為了解決在大型既有工程結構進行加固施工過程中鋼管樁入巖問題,提供一種使用氣動沖擊潛孔鉆機,通過用跟管鉆進通過淤泥、砂層+沖擊破巖+高壓吹石碎粒+鋼管樁到位后,再用鉆機、空壓機帶動沖擊器鉆頭擊打鋼管樁的施工方法解決了既有工程結構鋼管樁深入巖技術。既有工程結構鋼管樁入巖施工直徑可以達到:168mm—1200mm;樁徑大于500mm,鋼管內可以增加鋼筋籠和混凝土,鉆機帶進鋼管并能深入至15m以上微風化層。更能滿足解決大型既有工程結構改造加固樁徑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其垂直度更好,樁直徑可以達到:168mm—1200mm;樁徑大于500mm,鋼管內可以,增加鋼筋籠和混凝土,鉆機帶進鋼管并能深入至15m以上微風化層,樁身整體好,承載能力更強,增加了樁身橫向位移的剛度,由于深入巖層加強了抵抗橫向破壞的能力,提高了既有工程結構的承載能力。
4.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5.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6.步驟s1、場地平整,施工前先進行場地平整,清除樁位處地上、地下的障礙物,場地低洼處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實;
7.步驟s2、樁位測量定位,樁位用全站儀結合現場實際結構放樣,施工區附近設若干個不受打樁影響的水準點,以便控制樁頂標高,每根樁完成后均須作標高記錄;根據原始確認坐標點,測放樁位點,同時在不受打樁影響地段測量設置2個安全永久性控制點,用于施工過程中檢查校正各軸線點或復核樁位;根據設計的樁位圖,
聲明:
“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