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系統,屬于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為碳負極材料,碳負極材料是符合一定粒度要求的石墨顆粒,負極材料的粒度分布會直接影響電池的制漿工藝以及體積能量密度。在相同的體積填充份數情況下,材料的粒徑越大,粒度分布越寬,漿料的黏度就越小,這有利于提高固含量,減小涂布難度。另外,材料的粒度分布較寬時,體系中的小顆粒能夠填充在大顆粒的空隙中,有助于增加極片的壓實密度,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材料粒度分布的特征參數主要有d50、d10、d90。根據gb/t 24533-2019,d10 μm ≥5.5 ; d50 μm 14.0
±
2.0 ;d90 μm ≤30.0 。由此,碳負極材料中必須包含大顆粒、中顆粒和小顆粒料。
3.在制備鋰離子電池時,碳負極材料與導電劑、分散劑和粘結劑一起攪拌制得負極料漿,再將負極料漿對極片進行涂布。因極片涂布工藝引起的電池失效占全部原因引起的鋰電池失效的比例超過10%。涂布時,料漿中若存在團聚體,容易引起負極表面粗糙,劃痕。另外,負極中顆粒分布的均勻性對電池性能影響很大。在負極涂布工藝中,顆粒團聚問題一直是影響鋰離子電池質量和生產效率的關鍵問題。導電劑的粒度較細,一般在1μm左右。另外,負極材料中也有一定比例的細顆粒,粒度在1~10微米。理想狀態下,導電劑和這部分細顆粒在涂布以后,應當均勻分布在大顆粒堆積的間隙中,提高涂布密度,并起到導電作用。但顆粒越小,表面能越大,越容易形成團聚體。尤其是導電劑,在制備料漿時是集中加入,分散難度大。因此,在制備負極料漿時,為了保證負極材料在料漿中分散均勻,一般采用長時間攪拌,影響生產效率。而且長時間攪拌過程中的剪切作用容易破壞負極顆粒的原本結構,如破壞石墨顆粒表面包覆的無定形碳層,導致電化性能下降。攪拌好的負極料漿還必須過篩,濾去團聚形成的大顆粒。由于料漿粘度較大,過篩難度較大,也會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系統,具體方案為:一種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包括原生顆粒和二次顆粒,原生顆粒和二次顆粒的粒徑范圍均為20~40μm,原生顆粒為粗石墨顆粒,二次顆粒包括中石墨顆粒,中石墨顆粒的外部包覆一層小顆粒,中石墨顆粒與小顆粒通過粘
聲明:
“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系統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