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碗形塞組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碗形塞自動壓裝機。
背景技術:
2.碗形塞普遍應用于電機或發動機缸體缸蓋上,碗形塞與電機殼上的塞孔過盈配合,以起到封堵工藝孔以密封冷卻水或機油等液體的作用。傳統的碗形塞與電機塞孔組裝方式為人工手動組裝,工作人員手持壓桿,將碗形塞套在壓桿頭部,通過壓桿將碗形塞壓在碗形塞安裝孔的外端,再用手握緊壓桿中部,依靠碗形塞安裝孔的導向作用,將碗形塞壓入安裝孔內,但這種組裝方式費時費力,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的提升。
3.現有技術中提供了一種電機殼碗形塞壓裝設備,可以實現碗形塞與電機殼的自動裝配,能夠解決上述手動組裝費時費力、生產效率低的問題,該電機殼碗形塞壓裝設備包括裝夾部、壓裝部、塞夾、上料部等,其中,裝夾部用于裝夾電機殼,裝夾部包括固定在第一底座底面的旋轉電機,旋轉電機的輸出端固接有連接軸,連接軸轉動連接第一底座,并且連接軸的末端固接有轉盤,轉盤上安裝有用于安裝電機殼的夾具。碗形塞與電機殼體組裝時,壓裝部將碗形塞推出,從電機殼的一側端將碗形塞壓入塞孔內,實現碗形塞的自動壓裝,但這種壓裝方式中,轉盤的固定完全依靠旋轉電機軸的作用力,壓裝部壓裝碗形塞時,轉盤極易因承受壓力作用而產生微小轉動,導致碗形塞與待組裝零件對應不準確、安裝精度降低的問題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碗形塞自動壓裝機,其可將碗形塞自動壓裝于待組裝零件的塞孔內,省時省力,可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可大大提高待組裝零件的定位穩固性,可提高安裝精度。
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碗形塞自動壓裝機,其包括第一底座、分布于第一底座的裝夾部、上料部、壓裝部,其特征在于,
7.所述裝夾部包括主定位工裝、位于主定位工裝一側的第一輔助定位工裝、位于主定位工裝下方的第二輔助定位工裝;
8.主定位工裝包括轉動安裝于第一底座的轉盤、驅動轉盤轉動的轉盤驅動裝置,所述轉盤用于裝夾定位待組裝零件;
9.第一輔助定位工裝包括第一推板、驅動第一推板橫向移動的第一推板驅動裝置、安裝于第一推板一側端的第一壓塊,第一壓塊的壓頭與安裝于轉盤一側的待組裝零件中部垂直對應;
10.第二輔助定位工裝包括第二推板、驅動第二推板橫向移動的第二推板驅動裝置、設置于第二推板一側端的楔形部、第二壓塊,所述第二壓塊的底端與楔形部的頂端
聲明:
“碗形塞自動壓裝機及壓裝碗形塞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