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冶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銅渣綜合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銅渣指的是火法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含銅爐渣,我國銅生產以火法為主,火法煉銅生產1t銅將產出2~3t爐渣。銅渣每年的生產量很大,加上幾十年的堆積,數量巨大。銅渣含鐵在30~40%之間,優于國內工業選礦用鐵礦的品位,由于銅礦來源不同,銅渣中還含有鈷、鎳、鋅等有價金屬或重金屬元素,綜合提取利用價值較高,使得銅冶煉渣的利用收到廣泛關注。
銅渣中的鐵主要分布在橄欖石和磁性氧化鐵兩相中,可選的磁性氧化鐵礦物少,且二者互相嵌布,粒度較小,使磁選過程很難進行,傳統選礦工藝所得鐵精礦的產率低、含硅量嚴重偏高、成本高、質量差,無法使用,導致目前銅冶煉渣的銅利用率不到12%,鐵利用率不足1%。由于銅渣有用礦物結構的特殊性加大了火法及濕法冶金的難度,都不能對鐵進行高效回收。
現有的廢銅渣的處理方法均不能使銅渣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有的甚至產生污染固廢。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銅渣綜合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銅渣和naco3混合均勻后,在1350~1400℃進行煅燒,獲得煅燒物料和co2氣體,所述銅渣和naco3的質量比為1:(0.9~1.2);
b、將所述煅燒物料冷卻破碎,獲得破碎煅燒物料;
c、將所述破碎煅燒物料進行水浸后過濾,獲得na2sio3溶液和含鐵物料;
d、將所述含鐵物料進行干燥后,與還原氣在溫度為800~900℃的環境下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鐵;
e、對所述還原鐵進行磁選,獲得鐵粉和尾渣。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步驟a中,煅燒時按35~50℃/min升溫,將溫度升至1350~1400℃。
更進一步的,在煅燒的過程中將溫度升至1350~1400℃后,保溫20~30min。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步驟d中的還原氣包括氫氣、一氧化碳、焦爐煤氣的一種或幾種。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步驟d中,還原反應的時間為40~60min。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步驟e中所獲得的尾渣可以作為生產巖棉的調質劑。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將步驟a獲得的co2氣體通入na2sio3溶液,co2與na2sio3發生反應,生成naco3溶液和sio2沉淀物。
進一步的,將所述naco3溶液干燥后,獲得的naco3用于所述步驟a中,與銅渣混合。
更進一步的,將sio
聲明:
“銅渣綜合利用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