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低品位白鎢礦浸出率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焙燒爐、制漿槽、旋流器、立磨機、壓煮釜、存儲槽、壓濾機Ⅰ、毛毯機、懸浮機富集和壓濾機Ⅱ;
所述焙燒爐出口通過輸送機與制漿槽加料口連接,制漿槽出口通過泵與旋流器進口連接,旋流器輕相出口與壓煮釜進口連接,重相出口與立磨機連口連接,立磨機出口通過泵與壓煮釜進口連接;壓煮釜出口與存儲槽進口連接,存儲槽出口通過泵與壓濾機Ⅰ進口連接,壓濾機Ⅰ浸出渣出口與調漿桶進礦口連接,調漿桶出口與毛毯機進礦口連接,毛毯機粗精礦出口與懸浮機進礦口連接,懸浮機精礦出口與壓濾機Ⅱ進口連接,壓濾機Ⅱ的礦粉出口與制漿槽連接,出水口通過管道接入壓濾機Ⅰ浸出渣槽。
2.一種提高低品位白鎢礦浸出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
S1: 焙燒脫浮;原礦品位以重量分數計WO3含量在22-30%,水分含量在10-15%進入焙燒爐焙燒脫浮,焙燒溫度500-750℃,焙燒0.5-2小時,焙燒后COD≤500mg/L,水分不大于0.1%;
S2: 制漿;經焙燒后的礦粉加入加水進行調漿,水與礦粉的液固比3-5:1;調漿過程中加入含量≥98%的碳酸鈉固體和除硅藥劑,調漿后碳酸鈉濃度在130-220g/L;
S3: 旋流器分流;經S2配置好的礦漿通過泵輸送至旋流器,經旋流器分流的輕相進入壓煮釜,重相進立磨機;
S4: 立磨機破碎活化;重相在立磨機內破碎活化,磨礦時長不小于30min,礦物粒度-60目通過率大于95%;立磨后的礦漿通過泵輸送至壓煮釜;
S5: 壓煮浸出;S3中經旋流器分流的輕相和經S4立磨后礦漿在壓煮釜內進行壓煮浸出,壓煮溫度控制在185-220℃,保溫0.5-2小時后排料至存儲槽;
S6: 一次固液分離;存儲槽內礦漿通過泵輸送至壓濾機Ⅰ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出的有價含鎢溶液進入后續車間處理;
S7: 富集;S6中浸出渣加入消泡劑調漿,調漿濃度以重量分數計≤20%,調漿后進入毛毯機一次富集,毛毯機的粗精礦再進入懸浮機進行二次富集;兩次富集的尾渣均進入尾礦庫;
S8: 二次固液分離;懸浮機的精礦進入壓濾機Ⅱ進行固液分離,壓濾機Ⅱ的礦粉返回進入S2中,回水加入絮凝劑進入S7中用于浸出渣調漿。
聲明:
“提高低品位白鎢礦浸出率的系統及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