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基礎。隨著近年來工業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國不可再生礦產資源不斷開發利用,礦總量持續降低,日益趨向枯竭,而且常規冶煉技術和方法提取含量低,效率不高,致使浪費許多潛在資源。最近二十年來發展的生物濕法冶金技術,因成本低、投資少、環境友好,成為冶金技術的研究熱點,并成為未來冶金行業最具有競爭力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 硫化礦 生物浸出 濕法冶金
1.定義
生物濕法冶金(也稱硫化礦生物冶金),是一門硫化礦生物提取冶金的工業應用,主要用于處理傳統技術難處理的低品位復雜礦、廢棄礦石、尾礦等。
2.浸出基本原理
硫化礦的生物浸出是水溶液中多相體系的一個復雜過程,包含化學氧化、生物氧化和電化學氧化反應。一般認為,在生物浸出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表現在三方面。
2.1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細菌與硫化礦物直接接觸氧化,加速固體礦物被氧化成可溶性鹽的反應過程,如許多金屬硫化礦物在浸礦微生物的直接氧化作用下會發生浸出反應[2]。
直接作用發生第一步:細菌吸附。在K.A.Natara janetal的研究中顯示,細菌吸附量的增加可以促進鐵的溶解。M.I.Sampson等人用氧化亞鐵硫桿菌、中等嗜高溫菌—嗜高溫氧化硫化物硫桿研究了不同培養條件下對不同礦物的吸附作用,結果表明,中等嗜高溫菌種有更大的吸附程度,這一結果與礦物被細菌浸出的結果一致[3]。K.A.Thirde等人的研究表明黃銅礦浸出率強烈依賴于溶液中的氧化還原電位(En),這種參數比細菌數量或活性更有影響,當分別加入亞鐵或高鐵時,前者浸出速度快2.7倍,而后者卻抑制了細菌浸出,因此細菌促進電化學氧化作用,僅當電化學條件有利時才發生[4]。
2.2間接作用
間接作用是指利用硫化礦物中釋放出來的亞鐵和硫元素間接浸出硫礦化物。樁木圭子等人用氧化亞鐵硫桿菌[5]浸出黃鐵礦,分析了浸出溶液和黃鐵礦表面,并通過測定溶液中氧化還原電位(En)的變化—作為細菌氧化活性的一種度量,認為黃鐵礦的細菌浸出主要按照間接機理。利用氧化亞鐵微螺菌研究它對黃鐵礦的氧化浸出動力學,表明它是通過間接作用氧化黃鐵礦。同時發現氧化亞鐵硫桿菌優先利用高鐵氧化硫化鋅產生的是元素硫,而不是亞鐵,高鐵的再生被抑制,因此確定了硫化鋅的細菌氧化機理[6]是間接作用。
2.3復合作用
研究認為,黃鐵礦細菌氧
聲明:
“生物濕法冶金的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