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堆料打散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回轉窯用堆料打散裝置。
背景技術:
2.在濕法煉鋅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浸出渣,除鋅以外的有價金屬大部分富集于浸出渣中,采用回轉窯煅燒的方式回收其中殘留的鋅,而浸出渣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使其具有一定的粘性,將浸出倉內的浸出渣通過回轉窯的進料口加入回轉窯的過程中,具有粘性的浸出渣一部分會粘附在浸出倉的內壁以及回轉窯的進料口的內壁上,甚至會造成浸出倉內部以及回轉窯的進料口處發生堵塞。因此,需要一種堆料打散裝置防止浸出倉、浸出倉到回轉窯的進料口之間的下料過程以及回轉窯的進料口因堆料發生堵塞的現象。
3.而現有的回轉窯堆料打散裝置,通過在回轉窯的進料口設置攪拌組件,通過攪拌組件對回轉窯的進料口處浸出渣進行攪拌,避免因浸出渣堵塞回轉窯的進料口而影響下料,而浸出倉內的浸出渣在外力作用下憑借重力落入回轉窯的進料口,使得浸出渣在下落過程中容易集中堆積在回轉窯的進料口上,造成回轉窯的進料口處發生堵塞,進而降低了浸出渣的進料效率,還降低了回轉窯的煅燒效率以及浸出渣中殘留鋅的回收速率。
技術實現要素:
4.本技術提供一種回轉窯用堆料打散裝置,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記載的技術問題。
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6.本技術提供一種回轉窯用堆料打散裝置,包括料倉本體、散料組件和回轉窯;
7.所述料倉本體上設置有第一進料管和第一出料管;
8.所述散料組件包括散料筒和設置在所述散料筒的外壁上的擺動氣缸;所述第一出料管位于所述散料筒的上開口內,所述散料筒的相對兩側壁分別通過兩個連接桿與所述第一出料管連接,每個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轉動連接在所述料倉本體上,每個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貫穿所述散料筒,其中一個所述連接桿貫穿所述散料筒的另一端與所述擺動氣缸的輸出端連接;
9.所述回轉窯上設置有第二進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進料管位于所述散料筒的下方,所述第二進料管上設置有用于對從所述散料筒的底部落入所述第二進料管的物料進行打散的打散組件。
10.可選的,所述第一進料管設置在所述料倉本體的頂部,所述第一出料管設置在所述料倉本體的底部,所述第一進料管與所述第一出料管同軸設置在所述料倉本體上。
11.可選的,所述料倉本體的外壁上設置有振動電機,所述料倉本體內傾斜設置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一端活動貫穿所述料倉本體的側壁,其中一個所述下
聲明:
“回轉窯用堆料打散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