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冷儲能系統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目前,液冷儲能設備中通常設置有供水管網和回水管網,使冷卻液在各管網中循環流動,以達到對儲能設備進行散熱的目的。由于儲能設備中存在著眾多電池簇,各供水管網和回水管網以電池簇為單元進行散熱設計,為了保證不同電池簇中的每個電芯的溫升和溫差等指標滿足實際需求,需要保證分配到每個電池簇的冷卻液流量保持在一定偏差范圍內。
3.在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乙二醇與質量百分比為50%純凈水混合作為液冷儲能設備的冷卻介質,但該冷卻介質換熱能力有限,換熱能力的不足又會進一步影響儲能設備本身的性能,比如儲能設備的存儲電量、充放電倍率等。
4.此外,為了對各分支管道的流量進行控制,一般采用兩種方式:其一是采用閥門對每個支管的流量進行單獨控制,但該方法不僅成本高,對閥門的控制也很復雜;其二是對管道的內徑進行優化,該方法的缺點是單簇結構復雜,且單簇結構中控制流量分配零件的外形一致,僅在內部尺寸上有差別,因此這類零件不僅需要定制開發,且需嚴格按照順序安裝。雖然會采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等手段對零件進行仿真設計,但為了滿足各支管流量偏差值的要求,零件的尺寸差距僅僅在1mm左右,存在安裝錯誤的潛在風險,而且已有產品的管道設計通用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5.有鑒于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液冷儲能系統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能夠使得冷卻液的熱傳遞更加有效,提高了冷卻液的導熱系數,優化了熱運輸性能,進而使得本技術的冷卻液相較于普通冷卻液在同樣的流量下能夠帶走更多熱量,改善了冷卻液的散熱效果,拓寬了冷卻液的流量偏差范圍,放寬了液冷管道設計的約束。在此基礎上,本技術的管道和接頭設計允許的誤差范圍也相應增加,降低了管道安裝錯誤的風險,提高了管道設計的通用性。
6.第一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冷儲能系統,所述液冷儲能系統包括:至少一個電池簇,所述電池簇包括按照行列形式排布的多個電池包;水箱,設置在所述電池簇的側面,所述水箱用于容置冷卻液;液壓泵,與所述水箱相接,所述液壓泵用于抽取所述水箱中的冷卻液,并將抽取的冷卻液輸送至進水管網;進水管網,與所述液壓泵相接,所述進水管網用于將所述液壓泵抽取的冷卻液分配至所述電池簇中各電池包的液冷板;回水
聲明:
“液冷儲能系統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