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屬于液壓破碎錘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可水下作業的液壓破碎錘。
背景技術:
2.一般情況下,液壓破碎錘的工作地點是陸地上,在前缸體上設有和中缸體相連接的排氣孔,如圖1所示,排氣孔可以使打擊腔內的氣壓保持穩定。排氣孔連接前缸體打擊腔內部和外部,當活塞沖程打擊釬桿的時候,前缸體打擊腔內的空氣可以通過排氣孔排出;當活塞回程的時候,前缸體打擊腔內的空氣可以通過排氣孔得以補充。
3.當液壓破碎錘面臨水下工作的時候,會出現新的挑戰,水和活塞釬桿接觸時,會腐蝕活塞和釬桿,影響液壓破碎錘的耐久性。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正常在水下工作、水下工作的使用壽命較長的液壓破碎錘。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6.一種可水下作業的液壓破碎錘,包括依次連接的前缸體、中缸體和后缸體,所述前缸體內設有釬桿,所述釬桿的前端從前缸體的前端伸出,所述釬桿的后端位于前缸體后側的打擊腔內,所述中缸體內設有能夠前后移動的活塞,所述活塞能夠伸入前缸體的打擊腔內并撞擊釬桿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缸體的上表面上設有與空氣壓縮機連通的總進氣孔,所述后缸體內沿前后方向設置有后進氣孔,所述后進氣孔的后端與總進氣孔連通,所述中缸體內沿前后方向設置有中進氣孔,所述中進氣孔的后端與后進氣孔的前端連通,所述前缸體內沿前后方向設置有前進氣孔,所述前進氣孔的后端與中進氣孔的前端連通,所述前進氣孔的前端與打擊腔連通。
7.本液壓破碎錘工作時,通過空氣壓縮機(簡稱空壓機)將空氣從后缸體的總進氣孔壓入,壓縮空氣依次通過后缸體中的后進氣孔、中缸體中的中進氣孔和前缸體中的前進氣孔進入到打擊腔內,最終從釬桿和前缸體接觸的口部溢出;當壓縮空氣的氣壓大于水壓的時候,空壓機能讓前缸體打擊腔保持干燥,將水隔絕在液壓破碎錘外部,以此來保證液壓破碎錘正常地在水下工作,增加液壓破碎錘在水下工作的使用壽命。
8.在上述的一種可水下作業的液壓破碎錘中,所述總進氣孔設于后缸體的后部,所述總進氣孔位于后缸體中氮氣腔的后側,所述總進氣孔的下端與后進氣孔的后端連通,所述后進氣孔、中進氣孔和前進氣孔均只有一個,所述后進氣孔設于后缸體的底部,所述中進氣孔設于中缸體的底部,所述前進氣孔設于前缸體的底部,所述前進氣孔的前端通過前連接孔與打擊腔連通。
9.上述液壓破碎錘的打擊腔
聲明:
“可水下作業的液壓破碎錘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