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采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非煤礦山地下采礦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狀況下,地下采礦要從地面向地下要掘進兩個出口,供作業及應急使用,而通常的老辦法是兩個地下出口掘進完成后,在洞底采區作業面上布置兩個工人從兩面向中心以爆破方法采礦,這樣有以下缺點:
一是不安全,爆破時造成的礦石隨時會垮下來,使作業工人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是不能調節產量大小,需要礦多時不能多出礦,需要少時不能控制產量小。
三是浪費人工及材料,造成成本上升,每天都是兩人并以爆破方式采礦,浪費了人工、爆炸物等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采礦安全程度不高且采礦產量無法有效調節問題而提供一種非煤礦山地下采礦方法。
一種非煤礦山地下采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根據地質勘探數據確認非煤礦山山體內礦體所在位置;
在非煤礦山山體內開設運輸巷道,并通過所述運輸巷道在所述礦體下方設置擴采區;
根據礦體所在位置,在非煤礦山礦體的側面設置至少一個第一天井,并與地表相通,所述第一天井的下端連通到礦體下方的運輸巷道;
在礦體內部設置第二天井,所述第二天井的上端與地表相通,所述第二天井的下端連通到礦體下方的擴采區;
在第二天井內自下而上依次設置有多個爆破作業通道,所述爆破作業通道連通第一天井與第二天井;
在第二天井內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多層炮眼組;
根據出礦產量的需求,選擇對應層數的炮眼組,填充爆炸物引爆;
引爆后,出礦機械及出礦人員在擴采區外的出礦口作業。
優選地,所述擴采區與所述運輸巷道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擴采區通過運輸通道所述運輸巷道連通,所述擴采區與所述運輸通道之間設置為出礦口。
具體地,所述第二天井的一個豎直側面與所述礦體的一個豎直側面重合,所述第二天井位于所述礦體的對應側面的中部。
具體地,所述炮眼組包括多個炮眼,且多個所述炮眼均分布在所述第二天井的內側面,且同一個所述炮眼組內的多個所述炮眼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優選地,相鄰的兩個所述炮眼組之間的距離相等,相鄰的兩個所述爆破通道之間的距離相等。
具體地,所述炮眼的第一端設置在所述第第二天井的內側面,所述炮眼的第二端設置在所述礦體的外側面。
優選地,所述爆破作業通道的數量小于所述炮眼組的數量。
進一步,根據礦體的大小,可將礦體分割成為多個采礦區,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根據地質勘探數據確認非煤礦山山體內礦體
聲明:
“非煤礦山地下采礦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