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次生硫化銅礦浸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次生硫化銅礦充氣浸潤堆浸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次生硫化銅礦的浸出方法有堆浸浸出和攪拌浸出兩種工藝,堆浸浸出主要處理低品位、低粘土的次生硫化銅礦,攪拌浸出主要用于處理高品位次生硫化銅礦。對于高粘土(高嶺土、蒙脫石等粘土礦物含量大于20%)的次生硫化銅礦,采用以上兩種方法都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如下:
(1)在堆浸浸出工藝中,礦石先筑6-8米的礦堆,然后再采用低酸溶液在礦堆表面進行噴淋或滴淋,礦堆表面的溶液通過滲透進入礦堆內部并與礦石充分接觸,銅礦石在浸出液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下將礦石中的銅浸出。因此,在堆浸浸出工藝中,要求礦堆有非常好的滲透性和通風性,只能處理粘土含量較低的次生硫化銅礦石。對于粘土含量較高的高粘土次生硫化銅礦石,由于礦石中含有大量的高嶺土、蒙脫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礦物,礦石具有硬度低、結構松散、裂隙多等特點。高粘土礦石在酸性溶液浸出的作用下,粘土礦物將優先與溶液中的酸發生反應,在礦石的內部形成大量的溶蝕孔洞,從而導致礦石在短時間內發生大量泥化,特別是在礦堆的表面,礦石泥化非常嚴重,形成很厚的礦泥層,堆場的滲透性和通風性變的非常差,浸出溶液和空氣很難從礦堆表面進入礦堆內部,銅的浸出速度非常慢,即使浸出2-3年,銅的最終浸出率也很低,一般低于50%。
(2)高粘土銅礦如果采用攪拌浸出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堆浸工藝中的一系列問題,但攪拌浸出需要對礦石進行磨礦,礦石粒度需要達到0.072mm以下,在礦石的選礦加工過程中,磨礦成本非常高,因此該方法要求礦石的銅品位也很高,通常要求銅品位大于3%,對于銅品位在1%-3%的高粘土次生硫化銅礦,如果采用攪拌浸出方法,目前在經濟上很難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次生硫化銅礦充氣浸潤堆浸方法,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高粘土次生硫化銅礦堆浸浸出率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次生硫化銅礦充氣浸潤堆浸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在堆場底墊和擋坎之間鋪設防滲層,具有橫向和縱向坡度,所述防滲層由三部分構成,最底下一層為粘土防滲層,中間層是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最上面一層是沙質粘土層;
(2)鋪設集液管和碎石層:集液管(3)在防滲層橫向坡度較低的一側鋪設,堆場防滲層上面鋪一層碎石層(4),碎石粒度50-100mm,碎石層在堆場底
聲明:
“次生硫化銅礦充氣浸潤堆浸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