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采選礦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砂鈦鐵礦選礦及尾礦處理系統及工藝
背景技術:
鈦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鈦礦的種類繁多,當前工業利用的主要是金紅石和鈦鐵礦,其次還有銳鈦礦、板鈦礦、白鈦礦以及砂鈦鐵礦。當前國內外所普遍采用的傳統工藝流程是:給礦—濃縮—磨礦—選別—出礦。在選別中,一般采用重選—電選、重選—磁選—浮選、單一浮選工藝流程。
其中當選用磁選時,由于現有立環脈動高梯度磁選機介質盒為φ1mm、φ1.5mmm、φ2mm、φ3mm,大部分立環脈動高梯度磁選機一直采用的磁介質盒為φ2mm。為了能夠順利進入磁選機磁選并提高回收率,大量原礦制漿后直接進入球磨機磨礦,將礦漿磨至-0.075mm占60%-90%,礦漿粒級比較細,這樣造成的結果是能耗高、用水多,并且細?;蛭⒘5V物同時進入球磨,導致礦漿微粒礦物居多,難以回收,隨尾水流失,且磨細后尾礦處理難度加大。
而且現有砂鈦鐵礦原礦含鈦品位比較低;選礦工藝因為多年少有更新,一直采用原有粗放式的重選工藝,這種工藝礦物經隔渣制漿后直接進行篩分破碎,原礦均需要磨礦,首先導致了磨礦量大,微粉流失嚴重。
傳統工藝中尾礦采用濃密機和板框式壓濾機濕式排方,因為工藝簡單、建設周期短等原因一直沿用至今,其中采用濃密機,占地面積大,尾礦漿加入藥劑需要動力攪拌,沉淀效果差,造成能源消耗,成本上升。板框壓濾機運轉時,溶劑揮發大,對環境污染較大;每次過濾后需清洗,更換濾布,勞動強度大,耗時長,浪費較大,費用相對較高。因此傳統工藝存在資金投入大、安全維護難度大、對地質環境破壞大等問題;并且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用人多、回水不能充分利用、人工費及機械維護費用高等原因導致生產成本提高;在防滲、防洪、防污染等方面也存在安全隱患。雖然有個別砂鈦鐵礦企業也曾嘗試采用干排干堆工藝,但因為工程實踐經驗、技術不夠成熟以及針對尾礦性質和不同地形地質等因素影響,效果效率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砂鈦鐵礦選尾處理系統及處理工藝,該系統通過對傳統設備的改進以及新研制更適合的設備,進而對選礦及尾礦處理工藝進行改進,使得采用該系統及工藝提高選礦回收率、提高選礦品位,并且尾礦可采用干排填充采空區,使得環境和生態友好,治理成本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之一,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砂鈦鐵礦選尾處理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立環脈動高梯度磁選機和分級
聲明:
“砂鈦鐵礦選尾處理系統及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