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礦山修復防護結構,包括礦山坡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礦山坡面(1)的表面鋪設有植生基質層(2),所述植生基質層(2)的表面鋪設有護坡網(3),所述礦山坡面(1)的表面固定插接有固定桿(4),所述固定桿(4)的側面活動套接有圓管(5),所述圓管(5)的側面螺紋連接有抵觸螺栓(13),所述圓管(5)的底面固定連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的側面開設有滑槽(7),所述滑板(6)的遠離圓管(5)的一端鉸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側面通過拉簧與滑板(6)的側面活動連接,所述固定板(8)的底面滑動連接有抵觸板(9),所述固定板(8)與抵觸板(9)的底面均活動插接有抵觸塊(10),所述抵觸塊(10)的表面均通過彈簧并分別與固定板(8)和抵觸板(9)的底面活動連接,所述固定桿(4)的側面固定連接有卡板(11),所述卡板(11)遠離固定桿(4)的一端與滑槽(7)的內壁滑動連接,所述固定桿(4)的側面固定套接有圓盤(12),所述固定桿(4)的側面活動套接有彈簧(14),所述彈簧(14)的一端與圓盤(12)的頂面搭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修復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5)的側面開設有條形紋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修復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觸螺栓(13)的側面固定連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側面包裹有防滑膠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修復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滑板(6)等距離呈環狀分布在圓管(5)的下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修復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的底面與滑板(6)的側面呈30°傾斜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修復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1)的形狀為L形,且卡板(11)在圓盤(12)的下側。
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邊坡防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礦山修復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礦石由于開采,其生態環境遭到很大破壞。在礦石山體上易形成很多巖石邊坡,巖石邊坡表面無綠色植物覆蓋,導致風化嚴重,水土大量流失,同時巖石邊坡結構穩定性極差,極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會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對該
聲明:
“礦山修復防護結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