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氣舉反循環水文水井鉆探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
背景技術:
2.在相關技術中,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中的進氣管設置在鉆桿中,以向鉆孔內通氣,并使泥沙沿著鉆桿和進氣管之間向上流動排出,排沙量小且容易使鉆桿磨損,且在相關技術中,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沒有防止泥沙回流的結構,且在安裝鉆桿時需要使鉆桿和鉆孔之間預留較大的垂直空間,同時在相關技術中,在具有斜坡的工作環境中鉆孔較為困難,容易產生偏差。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4.為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壽命長,應用范圍廣的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
5.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包括:
6.斜孔座和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可樞轉地設在所述斜孔座上。
7.所述斜孔座包括:
8.下座,所述下座上設有用于套管穿過的開口;
9.上座,所述上座上設有用于所述套管穿過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座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座的第一端和所述下座的可樞轉地相連;和
10.調節組件,所述上座的第二端和所述下座通過所述調節組件相連,用于調節所述上座和所述下座之間的樞轉角度;
11.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減小因安裝面水平度造成的誤差、安全性高和應用范圍廣的優點。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動力裝置包括門架和動力頭,所述動力頭可樞轉地設在所述門架上;
13.所述門架包括:
14.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可樞轉地設在所述上座上;
15.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可樞轉地設在所述上座上,且與所述第一立柱沿第一水平方向間隔設置;
16.主橫梁,所述主橫梁可滑動地設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間;
17.所述動力頭可樞轉地與所述主橫梁相連。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門架還包括第一副橫梁、第二副橫梁和第三副橫梁,所述第一副橫梁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連,且與所述動力頭在前后方向上相鄰,所述第二副橫梁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連,且在上下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副
橫梁相間隔,所述第三副橫梁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連,且在前后方向上與所述第二副橫梁相對。
1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門架還包括耐磨層,所述耐磨層分別設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主橫梁之間和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主橫梁之間。
聲明:
“氣舉反循環鉆進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