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聚合物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是一種聚丙烯/鍍鎳玻璃纖維/二氧化鈦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復合材料是由85.0~92.0vol%的聚丙烯、7~14.0vol%的鍍鎳玻璃纖維以及0.5~1.0vol%的二氧化鈦構成的。本發明將二氧化鈦與鍍鎳玻璃纖維作為二元填料對聚丙烯進行功能化改性。利用玻璃纖維具有較大長徑比、易于搭接的結構特點,實現包覆鎳層在聚丙烯中的連續分布與網絡化構建,在極低金屬鎳含量下形成導電通路,賦予聚丙烯導電性能;同時利用二氧化鈦的高介電常數及兩極極化效應特點,在聚合物中加入納米TiO2粒子,通過界面極化作用衰減電磁波,提高復合材料的電磁屏蔽效能。
本發明涉及聚合物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是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鎳導電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為:將鍍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放入到模具中,在180~200℃、10~15MPa條件下熱壓5-10min成型,則得到具有隔離結構以及高導電、低逾滲特點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鎳復合材料。本發明通過熱壓成型工藝制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鎳導電復合材料,其中,具有核-殼結構的復合粒子實現了金屬鎳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表面的均勻包覆,在模壓成型過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熔融狀態下的高粘度限制了殼層金屬鎳的擴散,起到了良好的堆擠和隔離效果,最終獲得電導率可控且具有隔離結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鎳導電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純鋁包覆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制備及其應用,純鋁包覆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由芯層和包覆層組成,芯層為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包覆層為純鋁,純鋁包覆層的單邊厚度為2-6mm,芯層SiC顆粒均勻分散在鎂基復合材料中,SiC顆粒的體積為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總體積的5%-20%,SiC顆粒直徑尺寸≤10μm,制備步驟包括:(1)制備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2)制備純鋁包覆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本發明還提供了純鋁包覆SiC顆粒增強鎂基復合材料在制備型材中的應用。本發明提供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成形性、裝飾性和耐蝕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纖維增強鎳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金屬基復合材料?,F有技術制備的金屬基復合材料不適用于在高溫下使用的像汽輪機類零件。本發明的復合材料組分與體積百分比為:碳纖維:30~35%,銅:6~8%,鎳:57~64%。工藝步驟為:碳纖維預處理,電沉積銅、清洗、中和,電沉積鎳,成型電沉積鎳,坯料清洗、烘干,裁剪坯料放入模具,真空熱壓,隨爐冷卻。本發明利用三步電沉積方法制備的Cf/Ni復合材料,不僅能夠滿足燃氣渦輪發動機的葉片使用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高溫強度、高彈性模量、低密度、高熔點、抗蠕變,等優點。
一種提高復合材料導電性的方法, 是在不改變復 合材料中導電填料含量的情況下, 給復合材料加電壓, 可降低復 合材料的電阻率, 提高復合材料的導電性。本發明特別適合 于復合材料電阻率在106Ωcm—10Ωcm之間, 對于復合 材料電阻率大于106Ωcm, 或復合材料電阻率小于10Ωcm, 也可使其電阻率略有降低。具有方法簡單, 易操作, 不改變復合 材料的可加工性及力學性能等特點。
一種Ti2AlC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它涉及一種銅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解決了銅基復合材料脆性大、導電性能差、摩擦系數高的缺點。一種Ti2AlC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兩大步驟:一、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備多孔Ti2AlC坯體。二、采用熔滲技術,將純銅熔體擠壓進入多孔Ti2AlC坯體中,制備出Ti2AlC增強銅基復合材料。該發明可以制備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自潤滑效果的銅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透明高阻隔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復合材料包括透明保護層、阻隔層、抗菌層,保護層位于阻隔層外,對阻隔層起到保護作用,提高復合材料的耐氣候性能及耐化學性能,在寒冷、高溫高濕、高鹽霧和海上等氣候及高濕度、高鹽濃度的環境中有效保持復合材料好的抗吸濕性、抗腐蝕性等;阻隔層提高復合材料的阻隔水蒸氣、氧氣性能,提高復合材料包裝的抗吸濕性、抗氧化性、密封性能,延長包裝內環境狀態不變;抗菌層提高復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減少細菌在復合材料包裝內的繁殖,保證復合材料包裝在極端條件下的性能;本發明提供的透明高阻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簡便。
本發明公開一種自救器殼體新型復合材料,由以下質量分數的組份組成:樹脂40-60份,玻璃纖維10-30份,偶聯劑1-2份,八甲基多面體低聚倍半硅氧烷2-10份,成膜劑1-5份,增塑劑10-20份,穩定劑2-5份,抗氧劑1-2份,填料10-30份;制備方法如下,(1)玻璃纖維的表面處理:(2)將樹脂,增塑劑,穩定劑,抗氧劑,填料,高速混合均勻得到塑料混合母料;(3)將混合母料、經表面處理的玻璃纖維、八甲基多面體低聚倍半硅氧烷混合,低速攪拌,加入雙螺桿擠出機熔融共混造粒;(4)將生產得到的粒料經注塑機注塑成型,制得自救器殼體。本發明增強了殼體材料的力學性能、阻燃性和熱穩定性,同時環境友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浸漬還原法制備Pt/洋蔥狀富 勒烯復合材料。其特征是將洋蔥狀富勒烯加熱,在硝酸溶液中 回流清洗過濾;其次用硝酸處理過的OLFs于水中超聲振蕩分 散制得碳漿,再加入 H2PtCl6溶液與其OLFs混合均勻,滴加還原劑和NaOH溶液, 調節至中性;最后將混合溶液加熱、保溫、清洗和過濾,在真 空狀態下烘干即可。本發明采用洋蔥狀富勒烯作為載體,提高 了Pt的比表面積及利用率,保證了使用壽命,而且導電性高, 具有優良的甲醇燃料催化活性,應用范圍十分廣闊,應用前景 十分誘人。
一種SiCP增強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鎂基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將氮化硼坩堝放置在高頻感應爐的真空箱體內,氮化硼坩堝與鉬電極相連,氮化硼坩堝內裝有16mm×16mm×30mm的鎂合金樣品件,鎂合金上表面放置表面鍍有一層厚度為0.095μm薄銅、顆粒度為10μm的SiCp;二、用高頻感應爐對真空環境下的樣品進行加熱至700℃,使樣品件全部熔化;三、對金屬熔體進行保溫處理,保溫時間為10min;四、待保溫時間結束后,對保溫后的金屬熔體施加電脈沖,作用時間為10min。優點是工藝高效可靠,可以獲得更均勻的組織,并可以對SiCP的顆粒度以及體積分數量進行調控,可實現工業化生產。
一種高導熱炭/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是將中間相瀝青基炭纖維與中間相瀝青粘結劑混合均勻后熱模壓成型制得生制品,生制品進行炭化處理制得低密炭/炭,然后對低密炭制品進行液相瀝青浸漬-炭化致密化處理,最后進行高溫石墨化處理制得高導熱炭/炭制品。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工藝調整便利,所制炭/炭制品導熱率較高等特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3?1?2型聚合物/水泥壓電復合材料,是采用海藻酸鈉離子凝膠工藝制備部分帶有管狀孔道、部分為致密陶瓷體的多孔壓電陶瓷骨架為功能體,在陶瓷骨架功能體的管狀孔道中澆注水泥漿料形成基體,并在陶瓷骨架功能體與水泥基體之間的微孔中填充有機高分子聚合物構成。本發明壓電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熱和抗外界沖擊能力,以及更加優異的壓電性能,展示出良好的聲阻抗匹配和機電耦合效應及較低的機械品質因數,適用于土木結構檢測中對高靈敏度傳感器的需求。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3D?rGO/Fe3O4?AuNPs/HP?β?CD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是通過Fe3O4和AuNPs以及羥丙基?β?環糊精(HP?β?CD)修飾到三維石墨烯表面制得(3D?rGO/Fe3O4?AuNPs/HP?β?CD)。該材料不僅結合了3D?rGO比表面積大、電子傳遞速率快,Fe3O4?AuNPs電催化活性高等優點,還具有HP?β?CD優異的分子識別能力,通過一系列表征證實Fe3O4、AuNPs和HP?β?CD成功負載在三維石墨烯結構中,并將其修飾到玻碳電極表面制得新型傳感平臺用于鳥嘌呤和腺嘌呤的同時檢測。結果表明,鳥嘌呤和腺嘌呤在較寬的線性范圍下得到了較低的檢測限,大大提高了修飾電極對兩種嘌呤檢測的靈敏度。本發明制備的傳感器還成功用于實際樣品魚精DNA中鳥嘌呤和腺嘌呤的同時檢測。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導電性纖維復合材料及其與多級孔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產品及應用,屬于新材料和新能源應用領域。該碳材料集合了碳纖維、石墨烯和活性碳各自結構特性于一身,具有機械強度高、多級孔、導電性好、輕質、柔韌性好、穩定性高和比電容高等特點。該制備方法包括碳纖維展絲與石墨烯復合定型、石墨烯/導電性纖維/活性碳原位活化復合等步驟。該碳材料具有碳纖維相當的拉伸強度;該材料能直接用于超級電容器,不需要金屬集流體;有望用于交通(輕量化電動車)、節能環保和醫療等領域。
一種碳/陶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采用陶瓷粒子彌散熱壓燒結法,選用層面狀的BN作彌散劑,制得具有良好的自潤滑性,抗氧化性和致密性的產品,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制做方便的優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硫?瀝青基/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制備方法如下:將瀝青基/石墨烯復合材料經過一系列修飾活化處理造孔,然后將硫填充到其內部并負載在其表面,含硫量為30%~80%,得到在大電流密度充放電下,仍然可以保持長時間循環穩定、高比容量、庫倫效率損失很低的鋰硫電池材料。該硫?瀝青基/石墨烯復合材料能減輕電池整體重量,提高電池的比電容量和質量比能量,同時通過其特殊的孔結構分布在提高硫負載量的同時也減少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對電池進行的影響。本發明材料不僅制作簡單、價格低廉,而且碳轉化率高達80%,完全可以實現規?;a,并且所用原料基本為工業廢料,實現了資源再生的目的,安全環保。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硅?銅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以銅片為基板,進行拋光打磨,直至粗糙度為0.05;提供平均粒徑為40~60μm的硅顆粒;采用冷噴涂加粉器向基板表面噴涂硅顆粒,噴涂時,冷噴涂加粉器的出粉量保持在5g/min,出粉壓力2~2.5MPa,出粉溫度380~420℃;冷噴涂加粉器槍口與基板保持30mm,利用機械手,將銅片迅速放入噴涂倉,噴涂2道次,即得到表面形成有三維鑲嵌結構的硅?銅復合材料。本發明選擇硅材料,運用成本低廉的冷噴涂技術進行制備,相比傳統方法,操作更為簡單,且提供的復合材料性能優良,能夠廣泛用于鋰離子電池生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Al2O3/Fe3O4@GNS混雜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制法為:將K2FeO4、Al、石墨進行干法球磨,用去離子水洗滌,過濾,干燥,得到Al2O3/Fe3O4錨定石墨烯復合粉體,記為Al2O3/Fe3O4@GNS復合粉體;烘干后的Al2O3/Fe3O4@GNS復合粉體進行退火處理,然后研磨;將Al粉單獨進行球磨,再與Al2O3/Fe3O4@GNS復合粉體再次球磨,混勻;將混合粉末進行冷壓;放入管式爐內真空燒結,得到Al2O3/Fe3O4@GNS增強鋁基復合材料。本發明使Al2O3/Fe3O4@GNS混雜增強體均勻分散在鋁基體中,極大地提高了鋁基復合材料的物理及力學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銅基納米石墨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原料,骨料銅基為純銅粉,粉料為納米石墨粉;S2、霧化,將骨料通過電動力學霧化,其冷卻速率達105?106K/s,其平均粒度為0.1?5μm;S3、脫脂,將霧化后的骨料和納米石墨粉分別放入堿洗溶液中進行超聲波作用脫脂,堿洗溶液溫度通常為65?75℃,浸泡5?10min;S4、混料,將S2個S3處理后的骨料與粉料按照重量比為20:80?25:75混合,并加入液態介質混合均勻;S7、一次燒結,將混合后的材料在通氬氣防止其氧化的前提下進行燒結,溫度為800?950℃、燒結保溫加壓時間為10?15min、燒結壓強為50?80MPa;S8、再次燒結,采用放電等離子燒結工藝得到的銅基納米石墨復合材料。本發明還公開了通過上述方法制備的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Al4C3改性Al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下述方法制備得到:(1)制備氧化石墨烯;(2)然后將純鋁粉冷凍在較低溫度且保持一段時間;(3)將鋁粉和一定量的石墨烯混合后,利用高能球磨機對上述混合冷凍鋁粉進行球磨;(4)在鋁粉和一定量的石墨烯混合后進行球磨的同時,逐量添加微量的Al4C3粉末,使石墨烯包覆鋁粉界面結合進一步加強;(5)將制得的石墨烯包覆鋁混合粉末進行成型,在一定的壓力下且在此壓制壓力下進行保壓;(6)將冷壓成型后的坯料放入具有惰性氣體保護的加熱設備中進行燒結,最后制備出綜合性能優異的石墨烯包覆鋁基復合材料,便于其在電子行業的推廣應用。
一種Fe3O4/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是將無水乙酸鈉、檸檬酸鈉及三氯化鐵置于乙二醇中磁力攪拌,獲得鐵前驅體懸濁液;將氧化石墨烯超聲分散在乙二醇中,制得氧化石墨烯乙二醇懸濁液;將氧化石墨烯乙二醇懸濁液與鐵前驅體懸濁液一并置于反應釜中密封,反應后降至室溫,再用磁鐵分離獲得固相樣品,然后用去離子水洗滌,真空干燥,制得Fe3O4/石墨烯復合材料。本方法通過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法拉第準電容進行儲能,避免了石墨烯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堆疊,使Fe3O4與石墨烯之間產出協同效應,得到具有良好電容性能的循環穩定性好的電容器負極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o9S8/硫氮共摻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無機材料領域。其包含:將水溶性鈷源、硫源和碳源溶于混合溶劑中形成溶液,將混合均勻的原料裝入常壓反應容器中,采用溶劑熱的方式充分反應,然后將其低溫氧化,高溫煅燒,得到Co9S8/硫氮共摻碳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方法簡單,原料來源廣泛,穩定性好,在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超級電容器、能源轉化、環境凈化、藥物靶向、吸波材料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一種鋰硫電池正極用S/CNT?CeO2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是將碳納米管加入三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超聲處理形成碳納米管懸浮液;將硝酸鈰和六亞甲基四胺依次加入到懸浮液中,并攪拌,之后裝入聚四氟乙烯反應釜中在100?200℃下反應;反應產物放入惰性氣氛中于400?1000℃反應,冷去后取出產物,得到的CNT?CeO2產物和硫粉混合再反應后,得S/CNT?CeO2復合材料。本發明具有載硫量高,放電比容量高,循環穩定性好的優點。
本發明涉及吸波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核殼磁性納米洋蔥碳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提供了的核殼磁性納米洋蔥碳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晶須狀Ni?Fe?Cr合金催化劑的作用下,甲烷進行原位催化裂解反應,得到核殼磁性納米洋蔥碳;將所述核殼磁性納米洋蔥碳和多壁碳納米管混合,經超聲噴霧造粒后,得到核殼磁性納米洋蔥碳基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磁性納米洋蔥碳的磁損耗特性,另一方面又利用多壁碳納米管的存在提高了復合材料的介電性能,本發明制備得到的復合材料在結構上更有利于入射電磁波的反射損耗,從而有利于電磁波的衰減和吸收。
一種雙包覆硅基復合材料Si@C@TiO2是以硅納米顆粒為核,碳和二氧化鈦為殼的具有多孔結構的雙包覆復合材料,其中Si、C以及TiO2?含量控制為:硅與碳的質量比為1.9 : 1?2.1 : 1,碳與二氧化硅的質量比為1.6 : 1?4.5 : 1。本發明具有成本低,循環穩定性好,可大規模生產的優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SLM技術制備B4C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方法,首先使用有機溶劑對C粉和B粉進行預處理;然后將預處理后的兩種粉末加入球磨機球磨,得到混合粉末;最后以混合粉末和Al粉為原料,進行SLM成形。SLM設備裝粉時,供粉缸底層和頂層均為Al粉,中間層為混合粉末。當成型缸中激光掃描混合粉末層時,C粉和B粉原位反應生成B4C,從而制得了Al?B4C?Al的三明治結構鋁基復合材料。本發明的制備方法解決了鋁基體與B4C表面潤濕性差,界面結合能弱的問題,在提高碳化硼含量的基礎上,得到了致密度高、使用性能穩定的鋁基復合材料,使其可以達到中子吸收/屏蔽的目的,防止核輻射。
本發明鋅基硅相復合材料及其制備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領域,具體來講是一種耐磨、耐熱的硅相增強鋅鋁合金基體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種球團硅相的鋅基復合材料,在鋅鋁合金基體上均勻分布著球團硅相,球團硅相增強顆粒是在合金液體中自生形成,無需外加陶瓷增強顆粒,球團硅相的微觀形態為多面晶體,其球團直徑為40-90μm,該復合材料制備工藝簡單,性能好,成本低,經濟效益可觀。
本發明提供一種制備(1-乙烯基-3-乙基咪唑硼酸鹽)聚離子液體/聚乙烯醇聚合物復合材料的方法,通過合成乙烯基咪唑功能性離子液體單體,在聚乙烯醇溶液中對離子液體單體進行原位聚合,將聚離子液體引入到交聯聚乙烯醇以形成網絡狀復合材料。由于聚離子液體結構中具有較大的陰陽離子基團,有較高的極化密度和極化率,是很好的微波吸收介質,所以該聚合物復合材料在微波驅動下具有很好的形狀記憶效應。與該領域當前研究的靠添加無機填料實現光、電、磁等遠程響應的形狀記憶聚合物相比,本案所公開的聚合物復合材料是完全基于聚合物的,且是非直接接觸的微波驅動型形狀記憶聚合物,可避免因無機填料填充聚合物所帶來的相容性差及受熱不均勻等問題。
本發明鋁基混合碳纖維復合材料線芯傳輸電纜及制備屬于電力傳輸材料制備領域,其特征在于是一種由鋁基混合碳纖維復合材料線芯增強的鋁線電纜,該鋁線電纜的線芯由多根鋁或鋁合金為基體,其上均勻分布著混合碳纖維,纖維所占體積比為50-60%,混合碳纖維由高模量碳纖維及高強度碳纖維構成,其中高模量碳纖維占總纖維的體積百分比為20-50%,鋁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線絲組成,線芯直徑為2.5-3.6mm,電纜直徑為16-40mm,鋁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線芯直接置于多層鋁線的中心,形成鋁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線芯傳輸電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橡膠與粘土納米復合材料的新型制備方法,在無機粘土中加入有機改性劑改性成有機粘土的同時加入有機溶劑預膨脹制備得到預膨脹有機粘土,預膨脹有機粘土再與橡膠和配合劑混合得到橡膠與粘土納米復合材料;其中有機改性劑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銨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有機溶劑為丙烯酸、蓖麻油、凡士林或正丁醇;質量份數100份的橡膠中加入預膨脹有機粘土5份。本發明所述方法避免了對粘土有機改性與預膨脹的分步處理,簡化了生產工序,同時制得的納米復合材料的微觀相態結構以及力學性能,均明顯優于預膨脹有機粘土與機械共混法制備的復合材料的相應結構與性能。該方法易于工業化生產,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山西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