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低合金高強鋼/鎳基合金雙金屬復合板強度的熱軋復合工藝,屬于材料技術領域。首先將焊接好的組坯在1250℃保溫2~4h,出爐后在高于1000℃時采用大變形軋制,每道次壓下量≥20%,在此階段將復合板軋到目標厚的70%以上;當溫度處于900~1000℃時采用小變形量軋制到目標厚度,隨后在空氣中冷卻至室溫。使用該熱軋復合工藝雙金屬材料可實現有效的冶金復合,得到的雙金屬復合界面平直,無孔隙和裂紋等冶金缺陷,試樣經三點彎曲后的界面仍復合良好,宏觀和微觀上均未出現裂紋。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鑄造銅及銅合金圓錠用結晶器,屬于結晶器技術領域,包括外筒、內筒、壓蓋、噴水機構和螺旋引流板,內筒固定安裝于外筒的內側,壓蓋固定安裝于外筒的上表面,噴水機構固定安裝于內筒的下表面,外筒的內表面固定安裝有螺旋引流板,螺旋引流板的螺距自上向下遞減,螺旋引流板的上表面均勻固定安裝有鰭片,本實用新型在冷卻水腔內設置了螺旋引流板,對冷卻水進行引流,令水流沿著螺旋路徑均勻覆蓋內筒表面,同時螺旋引流板設置為自上向下螺距遞減
傳統Al-Mg合金的強度主要依靠冷變形和增加Mg含量,但當Mg含量高(>3 wt.%)時,它容易發生應力腐蝕開裂(SCC)。同時優化鋁鎂合金的強度和抗SCC性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本研究介紹了一種通過動態塑性變形和優化退火,提高強度和抗SCC性能的納米Al-10Mg (10wt .%)合金。變形后的樣品呈現納米級片層結構。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合金的組織尺寸增大,位錯密度減小,由片層晶向等軸晶轉變。250℃退火的納米Al-10Mg合金表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敏化狀態下的SCC敏感性降低。
本發明屬于二次稀土回收利用和輕質高導電金屬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再生稀土改性的高導電6101鋁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采用剪切/振動耦合熔體處理制備的半固態金屬作為原料,在高固相率條件下注入由旋轉擠壓輪與固定靴組成的擠壓輪槽,在擠壓輪槽中合金受到輪槽側壁和固定靴方向相反的摩擦力的作用,產生搓動剪切變形,并在輪槽出口經過擴展擠壓模具擠壓成形,實現了從液態金屬到產品的一步擠壓成形。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銅鋁結構件摩擦焊機落料分揀機構,屬于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包括機床本體,機床本體上方設置有工件夾具,工件夾具下方設置滑道,滑道傾斜放置,一端位于機床本體上方,另一端位于機床本體下方,滑道進料口處設有擋板,滑道底板下端面連接有控制機構,擋板通過控制機構控制其翻轉。實現工件掉落分揀后無損傷并進行初步散熱,保證工件不受污染,提高合格率。
本發明涉及航空發動機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鈦合金焊接式整體葉盤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分別加工整體葉盤及焊接件;步驟2:將整體葉盤與焊接件焊接;步驟3:時效熱處理;步驟4:銑削葉片;步驟5:對葉型及流道進行振動光飾;步驟6:精加工焊接件內外型面;步驟7:鉆削孔系及銑槽型;步驟8:插削外花鍵;步驟9:滲透檢驗整體葉盤全部表面;步驟10:噴涂耐磨材料;步驟11:磨涂層;步驟12:靜平衡;步驟13:涂干膜潤滑劑;步驟14:濕吹砂;本發明不僅能夠縮短鈦合金焊接式整體葉盤加工周期,還可以節省工裝刀具制造費用,并且極大提高零件成型后尺寸精度及表面質量狀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鋁合金高筋條壁板零件的加工方法,屬于航空鈑金零件制造技術領域,包括滾彎成形、噴丸成形兩部分,基于專用工裝實現,專用工裝是一套具有定位壓緊功能的模胎,胎體型面按壁板型面設置,定位組件與壁板上的定位孔配合實現定位,壓緊組件將壁板兩側邊壓緊到胎體表面;填完墊料的壁板進行滾彎成形,調整輥軸間距,獲得不同的曲率,并使用專用工裝檢驗;壁板定位安裝在專用工裝上完成噴丸成形。專用工裝防止在滾彎成形和噴丸成形工序間轉接中產生二次定位,從精確定位上保證壁板外形制造精度和相鄰兩筋條間距離,最終交付時符合文件要求的高筋條壁板與工裝貼合間隙不大于0.8㎜。
本發明的一種基于資源化利用的輕質碳酸鎂生產裝置及方法,屬于化工技術領域,所述裝置包括消化罐、碳化罐、熱解罐、閃蒸罐、臥式雙鼓離心機、空心槳葉干燥機、氣流磨、氣流分級機;原料為低品位氧化鎂,經兩級串聯連續消化、碳解、熱解反應,均采用新型射流攪拌器,高速射流混合攪拌,強化了傳熱、傳質,提高了氣、液、固混合攪拌效果;消化、碳化、熱解反應、干燥過程產生的低壓水蒸汽經MVR產生二次水蒸汽為輔助加熱源,綜合節能36%;氧化鎂提取率大于90%,輕質碳酸鎂中氧化鎂含量大于46.5%,副產品超細含鎂碳酸鈣為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劑。本發明工藝流程簡單,連續操作,自動化程度高,資源循環利用,環境友好,實現低品位氧化鎂資源的合理利用。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遼寧沈陽有色金屬合金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