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李燦華,安徽工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態安全與新污染物控制。 主要從事于生態安全與環境危害控制、尾礦資源化利用與生態修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湖北省武漢市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項,武漢鋼鐵集團重大科技專項1項。目前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已授權專利33項;獲省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主持或制訂行業標準3項,參編國家標準1項。
王勇博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百人計劃引進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溶劑萃取過程強化,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成重大項目等縱向課題十余項,與中核集團、贛鋒鋰業等國內外企業合作,開發的萃取裝備在濕法冶金、核化工、精細化工等行業40余臺套。在AIChE J.等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省部級科技獎勵2項,任《濕法冶金》《有色金屬工程》等期刊編委。
鄭皓茁,東北大學冶金學院博士在讀,師從潘曉林教授,研究方向為資源低碳、綠色化工過程與環境,重點從事赤泥綜合利用相關研究,參與重點研發計劃、企業橫向等七項課題研究。2022年畢業于北方民族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長特別獎學金、一等學業獎學金、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
林久養,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導,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高層次人才、福建省高層次人才等計劃,主要從事膜分離技術在稀有金屬采冶過程中的應用研究。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Nature Water、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發表論文90篇,2021年至2023年連續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獲美國化學學會《I&EC Research》影響力學者獎。
?高文成,博士,正高級工程師,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高級研究主管,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釩資源清潔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有色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再生資源戰略聯盟青年專家會委員、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項目評審專家。
標題:劉柏男
評論 (0條)